[发明专利]一种刹车盘生产装置、生产方法及刹车盘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5436.6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4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闫彪;由德伟;王文龙;宋立文;刘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市和义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4 | 分类号: | B22F3/04;B22F3/03;B22F5/00;F16D65/12 |
代理公司: | 山东明宇知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9 | 代理人: | 钟文强 |
地址: | 265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生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配件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粉末冶金法制作通风刹车盘时无法预制通风孔的问题。一种刹车盘生产装置,包括液压装置、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和多个第四模具,液压机本体上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上设有辅助工作台。刹车盘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第一内筒与第一外筒之间加入金属粉末;步骤二,将第四模具插入第一模具中,继续向第一模具中加入金属粉末;步骤三,将第二模具放置在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之间,将第三模具放置到第二内筒和第二外筒之间;步骤四,通过辅助工作台将第三模具压下;步骤五,通过上工作台将第二模具压下。刹车盘,采用上述刹车盘的生产方法制造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车盘生产装置、生产方法及刹车盘。
背景技术
盘式刹车是由一个与车轮相连的刹车盘和位于刹车盘边缘的刹车钳组成,刹车时,高压刹车油推动制动块使刹车钳夹紧刹车盘从而产生制动效果。通风刹车盘是在刹车盘盘面上设置许多通风孔或在刹车盘的侧面上设置通风通道。通风刹车盘利用气流散热,冷却效果比普通刹车盘好。刹车盘的材料主要有半金属、低金属、复合陶瓷以及钢等。目前常用的通风刹车盘生产方法是粉末冶金法。中国发明专利CN103122426B公开了一种钛基粉末冶金刹车盘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克服了常规的铸造、锻造和烧结钛铝合金的缺点,如组织粗大、难以机械加工、无法制造出细晶粒钛基合金等,能显著提高刹车盘在高温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
采用粉末冶金法生产通风刹车盘时,需要使用液压机将模具中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坯体,在坯体制作过程中,侧面(圆柱面)的通风通道是由插入模具中的条形铝模形成的,如果设置竖直的条形模具,该条形模具将在液压机的压力下损坏,因此不易再在刹车盘上预制与通风通道连通的(轴向)通风孔,往往在坯体成型后再钻出通风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刹车盘生产装置、生产方法及刹车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粉末冶金法制作通风刹车盘时无法预制通风孔的问题。
一种刹车盘生产装置,包括液压机本体、上工作台、下工作台,上工作台由液压机本体驱动上下移动,还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和多个第四模具,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内筒、第一外筒和环形的第一底板,第一内筒与第一外筒同轴设置,第一底板上设有第一杆体,第一杆体位于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之间;
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内筒、第二外筒和环形的第二底板,第二内筒与第二外筒同轴设置,第二底板分别与第二内筒和第二外筒固定连接,第二底板的外径与第一外筒的内径相同,第二底板的内径与第一内筒的外径相同;
第三模具包括环形的第三底板和多个与第三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杆体,第三底板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内筒的外径,第三底板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外筒的内径,第二底板上设有供第二杆体穿过的通孔;
第四模具为条状,第一外筒上圆周均布有供第四模具穿过的通孔,第一杆体的顶端抵靠在第四模具的下表面上;
所述液压机本体上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上设有辅助工作台,辅助工作台位于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之间,上工作台上设有供电动推杆穿过的通孔。第四模具在刹车盘侧面形成通风通道,第二杆体和第一杆体分别在刹车盘的两面上形成与通风通道连通的通风孔,无需在液压完成后钻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外筒滑动连接,所述液压机本体上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均由第一支撑板支撑,所述下工作台为圆柱体状,下工作台的轴线处设有圆柱状腔体,第一内筒的外壁贴靠在圆柱状腔体的内壁上,第一外筒的内壁贴靠在下工作台的外壁上,第一底板贴靠在下工作台的顶端,所述第一杆体为弹性伸缩杆。液压机工作时,第一弹簧被压缩,第一支撑板、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下降,使得第四模具上下两侧的金属粉末受到的压力一致,确保了各部分的均匀,也避免了第四模具在液压机的压力下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市和义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龙口市和义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4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