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式控温加热元件、加热电路和控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5379.1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7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米瑞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H05B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李震勇 |
地址: | 301799 天津市武清区开发区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嵌式控温 加热 元件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嵌式控温加热元件、加热电路和控温方法,加热元件包括基片、加热片、热敏电阻和保护片,加热片和热敏电阻均固定于基片正面和保护片反面之间,加热片为条状结构且包括左段、中段和右段,左段和右段之间间隔设置,中段位于左段和右段的顶端之间,热敏电阻为条状结构且顶端与中段中部连接,热敏电阻与加热片的左段和右段之间均分别设有绝缘间隔,在加热片的左段、右段和热敏电阻底端各设有一个引脚。本发明有益效果:该加热元件用于进入待加热物品内部进行加热,且避免了因体积小而无法安装测温单元的弊端,使用方便且温控精确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嵌式控温加热元件、加热电路和控温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物品进行加热时会使用到内嵌式加热元件,由于内嵌式加热元件在使用时插入到待加热物品内部进行通电加热,且加热后传递到或泄漏到该物品外部的热量有限,因此内嵌式加热元件具有体积小、加热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因内嵌式加热元件在加热时能量泄露浪费较少,且通过电池对内嵌式加热元件通电,因此内嵌式加热元件还具有节约电池电量的优点。现有技术中,内嵌式加热元件体积小且厚度很薄,无法在加热元件上安装传统的测温元件,如热电偶,很难对温度进行精确测量,进而无法对加热效果进行控制,如果无法控制内嵌式加热元件的加热问题,很可能会发生因温度过高而使待加热物品直接燃烧,或破坏了预定的加热效果而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内嵌式控温加热元件,并在加热元件基础上提出加热电路和控温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嵌式控温加热元件,包括基片、加热片、热敏电阻和保护片,加热片和热敏电阻均固定于基片正面和保护片反面之间,加热片为条状结构且包括左段、中段和右段,左段和右段之间间隔设置,中段位于左段和右段的顶端之间,热敏电阻为条状结构且顶端与中段中部连接,热敏电阻与加热片的左段和右段之间均分别设有绝缘间隔,在加热片的左段、右段和热敏电阻底端各设有一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进一步的,在基片反面也设有一个加热片,基片反面的加热片反面也设有一个保护片,且基片反面的加热片左段和右段底端各设有一个引脚,分别为第四引脚、第五引脚。
进一步的,基片反面与第三引脚对应处设有第六引脚。
进一步的,基片为陶瓷基片。
进一步的,加热片、热敏电阻均为涂层结构。
进一步的,加热片为远红外辐射涂层,保护片为远红外透光片。
进一步的,加热片为电阻发热涂层,保护片为绝缘涂层。
进一步的,热敏电阻的涂层厚度与加热片的涂层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加热片为多层结构,且从内向外相互间隔并排设置并在底端处并联设置,加热片的每层结构均通过同一个连接条与热敏电阻顶端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和连接条均为导电涂层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嵌式控温加热电路,具体如下:
一种内嵌式控温加热电路,包括上述内嵌式控温加热元件,还包括MCU、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加热片上的第一引脚处连接电源正极,第二引脚处连接第一开关SW1,第三引脚处连接第二开关SW2,且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和电源负极均接地,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均与同一MCU连接,且通过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检测热敏电阻的电流、电压,并反馈给MCU。
进一步的,第一引脚和第四引脚短接在一起,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短接在一起,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短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米瑞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米瑞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3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急型背负式卫星通信控制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脑油裂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