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压测量优化方法、系统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9325.4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鑫;王月猛;黄维;梁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志健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压 测量 优化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血压测量优化方法、系统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充气过程中获取压力混合曲线,提取所述压力混合曲线中的脉搏信号,并经过处理得到脉搏信号变化趋势的包络曲线;基于所述包络曲线进行血压计算得到血压值;基于所述脉搏信号进行分析得到脉搏信号的质量评估系数;将所述质量评估系数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使用本次加压计算出的所述血压值和是否对目标压力值进行软阈值设定;将所述质量评估系数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进行减压法血压计算。本发明能够提升血压测量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压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压测量优化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或者体循环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对于愈后康复观察,治疗效果反馈、疾病的判定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血压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创测量法和无创测量法,有创测量法是血压测量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操作复杂、可重复性差、操作成本高并且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容易使得被测者出现伤口感染、出血、疼痛、形成血栓与气栓等后果不被大众所推崇。当前除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使用有创法,其余都是采用无创血压测量方法,当前医用或者家用的电子血压计以示波法为主,其主要原理就是先将人体动脉压闭,然后再采用阶梯放气的形式在每一个放气台阶获取至少两搏有效脉搏信号,再通过包络拟合将脉搏信号的幅度趋势构造出来,最终通过拟合包络曲线完成血压的计算。
传统血压计算的方式都是先对于袖带进行加压然后在放气过程中进行测量,该种方式有两个缺点:(1)血压测量周期长;(2)测量舒适性差。
示波法在进行血压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分成两个部分:(1)加压阻断血流;(2)减压测量血压。
在加压过程中系统会初始化或者根据上一次的血压测量结果设定一个目标压力,如果是首次测量其初始化的目标压力值为160mmHg-180mmHg,如果已经测量出了血压结果,那么下一次的充气压力目标设定值为上一次的收缩压加30mmHg-40mmHg,此种方式我们将其称为目标压力硬阈值设定方式。采用此种方式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血压测量会使得其测量效率降低:(1)如果在初始过程中被测试者血压相对较低,那么采用目标压力硬阈值的设定方式使血压测量效率降低的同时还会影响被试者的感受——初始过程误加压;
(2)在医院进行血压测量的过程中,血压测量装置与病人一般都是一对多的,目标压力硬阈值设定方式无法在不同病人切换之间进行快速响应——无法进行差异化设定;
(3)在进行血压测量的过程中,如果被试出现运动,那么此时系统有可能会将运动干扰识别为脉搏信号进而系统此时会认为当前压力值未能够将动脉完全压闭进而出现误加压的情况——抗运动性差。
在减压测量过程中如果出现运动情况那么会导致血压测量精度下降。下面我们就按照运动出现的位置进行分析:
(1)袖带压实际收缩压阶段,此时运动会产生类脉搏信号,这样就使得系统误以为此时有脉搏信号出现进而使得计算出的收缩压偏大;
(2)袖带压介于收缩压与平均压之间阶段,此时运动的出现会使得平均压计算偏高进而影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精度;
(3)袖带压介于舒张压与平均压之间阶段,此时运动的出现会使得平均压计算偏低进而影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精度;
(4)袖带压小于舒张压阶段,此时运动出现会使得舒张压计算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血压测量优化方法,能够提高血压测量精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血压测量优化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实施上述血压测量优化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93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