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4466.7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2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茅卫生;陶戴邦;叶林;陈凯华;金玉珠;张明;陈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18 | 分类号: | E01C7/18;E01C7/35;E01C11/02;E01C23/12;E01C23/01;E01C19/18;G06F3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晶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沥青路面 精细 施工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一套铣刨摊铺准则,有效规避传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沥青摊铺层厚过薄或过厚、老路加罩粘结性难以保证、原结构层存在施工夹层等常见弊端;其次,在满足该准则的前提下,创新地给出最优铣刨摊铺控制算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沥青材料用量,避免了材料浪费;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对测点布设、作业流程安排进行了精细化管控,提升了标高控制精度。通过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老路加罩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最大限度保障沥青路面使用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方法,尤其是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运行年限的不断增加,道路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改变了其原有设计线形,需在既有沥青路面上加罩新的沥青层,从而满足纵横坡设计需要,提高行车舒适程度。此外,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既有高速公路改拓建项目络绎不绝,此类工程也涉及到既有沥青路面施工加罩问题。
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多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分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上面层通常采用4cm SMA-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通常采用6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通常采用8cm 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重新调整路面线形时,设计对分层加罩厚度有要求,但对铣刨深度无明确规定,常采用的上面层厚度为4~6cm SMA-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厚度为5~8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厚度为6~10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传统施工方法以达到竣工验收指标为目的,即成路后的线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细节上对铣刨深度、分层加罩厚度的控制不明确,如图1所示,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往往采取现场临时定量方式,对分层数量、分层层厚界定不清,以致于沥青摊铺层厚过薄或过厚;即使提前定量,也仅使测点满足的层厚、标高控制要求,但由于新建沥青路面的纵横坡与老路不一致,故采用该方法依然会导致局部区域存在层厚不达标情形;二是在对既有路面进行铣刨作业时,通常以摊铺厚度减去抬升高度而得到铣刨深度,该类做法易保留老路的结构层夹层,造成结构层松散,形成新的薄弱结构层;三是以降低施工成本为目的,常常忽略拉毛工序的重要性,实际施工时常直接喷洒油料即开展摊铺作业。
由于沥青面层分层厚度太大,易造成压实度不够,诱发路面车辙拥包病害;沥青分层厚度过薄,易引起剪应力过大,造成路面粘结层过早出现滑移病害;路面结构层中存在薄弱夹层,易引发后续坑塘、网裂病害形成;新旧路面不经拉毛或铣刨就直接摊铺,易导致分界层滑移病害。因而在缺乏精细化施工方法的前提下,很容易造成项目质量失控,这也是为何不少类似工程在通车数年内即出现拥包、变形、层间滑移等病害的原因所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沥青摊铺层厚过薄或过厚、老路加罩粘结性难以保证、原结构层存在施工夹层等常见弊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该方法适应于既有沥青路面加罩工程以及桥头沉降整治工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一、建立铣刨摊铺准则
对于任意加罩的方块区域,其铣刨深度应同时取1cm或4cm~6cm或 10cm~12cm;其摊铺层数应保持一致,对应的厚度应同时取4cm~6cm或9cm~14cm 或15cm~24cm;其罩后的路面标高与设计标高差值不得超过±1cm;
步骤二、既有路面标高测量
加密测量控制点,纵断面每10~20米布设一个测点,横断面每4米或每8 米布设一个测点;横断面宽度恰为摊铺机一次摊铺宽度或铣刨机多次铣刨宽度;
步骤三、铣刨摊铺量计算
采取四分区铣刨方法和平衡点分割摊铺方法,最大限度避免沥青材料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44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AO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其去氮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流道散热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