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烧结返矿的冷压球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3886.5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严礼祥;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臻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2 | 分类号: | C22B1/242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胡小龙 |
地址: |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烧结 冷压球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烧结返矿的冷压球生产工艺,步骤如下:S1原料配比:所述原料包括烧结返矿和铁精粉,将所述原料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配比,得到物料A;S2混料:将所述物料A中加入粘接剂和水送入混料机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物料B;S3预压成型:将所述物料B送入预压压球机进行初步塑形和固定,得到物料C;S4压球成型:将所述物料C送入成品压球机进行压球,得到含有湿粉和成型冷压球的物料D,并将湿粉筛出重新进行步骤S3预压成型;S5烘干:将成型后的冷压球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含有干粉和干燥冷压球成品的物料E,并将干粉筛出送至烧结返矿原料中。能够避免烧结返矿的大循环,使烧结返矿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基于烧结返矿的冷压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国内高炉生产中,烧结矿是主要的原料,在铁料占比60~85%之间,而烧结的生产有30%左右的返矿在循环复烧,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是将返矿返回烧结配料。返矿返回烧结工序重新生产,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资源,返矿量过多会影响烧结过程控制,烧结矿强度差,造成烧结生产恶性循环。直接的结果:
(1)烧结产能不足;(2)烧结能耗高,成本高;(3)环境问题严峻,面临脱硫、脱硝、脱白;(4)质量下降,黏结相不足,强度差。
如何解决返矿率高、稳定烧结生产,提高烧结产品和烧结质量,从而达到稳定高炉生产的目的。最早的解决办法:小粒度烧结回收利用,将高炉槽下烧结筛下物集中,回收大于3mm 的烧结矿集中入炉,这一解决办法并没有被全行业认可,使用效果不明显。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目前由于各个钢厂烧结矿使用比例低,高炉生产过程中配料难度大,为了提高烧结矿使用比例,增加入炉熟料比例,将返矿直接冷压成球后用于高炉,可以解决熟料比低的问题,增加高炉生产的稳定性,不仅能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循环的链条,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大减轻钢厂的环保压力。
第二,钢铁工业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还要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环保和社会意义,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更能改善企业环境,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可以减少碳排放。返矿冷压球吨球耗电14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656千克,吨球焦炉煤气用量12m3,折合标准煤6.96千克,共计12.616千克,如果用高炉热风废气或烧结、轧钢余热废气等,则碳排放仅为6千克标准煤左右。与烧结生产55千克标准煤相比,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若年产达到40万吨,则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1.6万吨左右。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烧结返矿(以下简称“返矿”)主要用于烧结配料,返矿回烧结工序重新生产,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资源,返矿量过多会影响烧结过程控制,烧结矿强度差,造成烧结生产恶性循环。同时,返矿经过烧结再到炼铁,增加了燃料消耗和系统除尘的负荷,增加了能源消耗,因此,大多钢厂都在寻求其它处理方式,而碱返冷压球则直接将返矿经过冷压后成型,再用于炼铁,可降低燃耗和排放,这也是近年来返矿处置领域的主攻方向。传统工艺制备的冷压球团的强度不高,无法满足炼铁的要求。重庆臻焱公司的返矿冷压球团各项指标先进,在汉钢集团高炉和榆中钢铁高炉上均已配加使用,使用情况较好。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烧结返矿的冷压球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烧结返矿的冷压球生产工艺,能够避免烧结返矿的大循环,使烧结返矿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烧结返矿的冷压球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臻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臻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3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