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腐蚀钢轨和耐腐蚀钢轨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2946.1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1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李晓煜;汪渊;李若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20 | 分类号: | C22C38/20;C22C38/22;C22C33/04;C21D8/00;G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宋薇薇;李红萧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钢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腐蚀钢轨,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含:C:0.70‑1.20%、Cu:0.03‑0.70%、P:0.010‑0.030%、Cr:0.10‑0.30%、Mo:0.01‑0.02%、Sn:0.001‑0.02%、As:0.01‑0.02%、S:≤0.012%;H:≤2.0ppm、O:≤20ppm、N:≤60ppm;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该耐腐蚀钢轨踏面硬度介于350‑380HB,钢轨100‑800h内耐腐蚀速率为2‑5g/m2·h,相比相同等级碳素钢轨耐蚀性能提高10‑40%,钢轨踏面硬度介于350‑380HB之间,特别适宜沿海客货混匀铁路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腐蚀钢轨和耐腐蚀钢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铁路运量的增加、轴重的加大、速度的提高,对钢轨质量或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国内外钢轨厂家产能的扩大,技术的革新,钢轨供大于求局面进一步扩大,低成本高性能钢轨成为主流铁路的首选。
铁路依据运输条件分为客运专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和客货混运铁路。国内外铁路以客运专线和客货混运线路为主流线路,占比达到90%以上。客运专线线路和客货混运铁路用钢轨需综合考虑钢轨强度级别、运量和成本经济性等方面。通过提高钢轨性能,降低钢轨单重,缩减钢轨使用量成为经济高效钢轨发展趋势。通常,客运专线线路和客货混运铁路用钢轨单重≤60kg/m。通过国内外钢轨服役跟踪,钢轨强度级别选择H350-H370级完全能满足客运专线和客货混运线路用钢轨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钢轨,该耐腐蚀钢轨踏面硬度介于350-380HB,钢轨100-800h内耐腐蚀速率为2-5g/m2·h,相比相同等级碳素钢轨耐蚀性能提高10-40%,钢轨踏面硬度介于350-380HB之间,特别适宜沿海客货混匀铁路线路。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钢轨的检测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耐腐蚀钢轨,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含:C:0.70-1.20%、Cu:0.03-0.70%、P:0.010-0.030%、Cr:0.10-0.30%、Mo:0.01-0.02%、Sn:0.001-0.02%、As:0.01-0.02%、S:≤0.012%;H:≤2.0ppm、O:≤20ppm、N:≤60ppm;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耐腐蚀钢轨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含:C:0.70%、Cu:0.03%、P:0.010%、Cr:0.10%、Mo:0.01%、Sn:0.02%、As:0.012%、S:0.003%;H:1.1ppm、O:8ppm、N:35ppm;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耐腐蚀钢轨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含:C:0.80%、Cu:0.1%、P:0.015%、Cr:0.15%、Mo:0.01%、Sn:0.02%、As:0.012%、S:0.006%;H:1.0ppm、O:7ppm、N:36ppm;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耐腐蚀钢轨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含:C:0.90%、Cu:0.3%、P:0.020%、Cr:0.2%、Mo:0.01%、Sn:0.02%、As:0.012%、S:0.008%;H:1.0ppm、O:6ppm、N:35ppm;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耐腐蚀钢轨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含:C:1.10%、Cu:0.5%、P:0.025%、Cr:0.25%、Mo:0.01%、Sn:0.02%、As:0.012%、S:0.010%;H:0.9ppm、O:8ppm、N:34ppm;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2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