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壳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7930.1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史安营;龚海燕;马明;程龙;孙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门峡三星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60B35/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邱珍珍 |
地址: | 472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工艺 | ||
1.一种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切缝,使管体(1)在相背两侧分别形成对应的、沿管体(1)轴向延伸的长缝(2);步骤2)加热,对管体(1)进行加热,以使管体(1)的长缝(2)两侧部分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且在变形时不会撕裂;步骤3)气涨,从管体(1)的两端瞬间通入压缩气体,以使管体(1)内的压力瞬间增大,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位于长缝(2)两侧的管体(1)部分向外张开,进而形成供辅助模具放入的放置空间(3);步骤4)撑开,在放置空间(3)中放入辅助模具后,使用撑开设备撑开所述辅助模具以使长缝(2)进一步撑开形成琵琶孔(4);
在所述步骤3)中,在向管体(1)两端通入压缩气体前,将加热后的管体(1)固定在气涨模具中,所述气涨模具包括用于对合在一起的第一半模(7)和第二半模(8),第一半模(7)和第二半模(8)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管体(1)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用于固定管体(1)的固定型腔(14),以及供长缝(2)两侧的管体(1)部分向外张开的避让型腔(13),第一半模(7)和第二半模(8)上对应避让型腔(13)位置分别开设有连通型腔内外的出气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在对管体(1)进行加热时,对管体(1)的靠近长缝(2)两端的局部位置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对管体(1)加热至800-9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切出的长缝(2)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部缝(22)和位于中部缝(22)两端的端部缝(21),中部缝(22)为缝宽不变的直缝,端部缝(21)的缝宽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变小,中部缝(22)和端部缝(21)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使用的气涨模具,其型腔相背两侧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压缩气体排放孔(15),压缩气体排放孔(15)与放入气涨模具中的管体(1)上的对应侧长缝(2)的位置相对应,以供步骤3)气涨时从管体(1)内向型腔外排放压缩气体,两侧的压缩气体排放孔(15)和两侧的出气孔(9)周向错开布置,所述压缩气体排放孔(15)中设置有浮动堵头(17),所述浮动堵头(17)依靠弹性件(12)的弹力作用封堵所述压缩气体排放孔(15),并在气涨时压缩气体的冲击下打开所述压缩气体排放孔(15),以向外释放压缩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涨模具外固定有与所述压缩气体排放孔(15)一一对应的排气管柱(10),所述浮动堵头(17)连接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活动穿装在排气管柱(10)中,所述弹性件(12)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6)上并提供给堵头封堵所述压缩气体排放孔(15)的弹力;排气管柱(10)与连接杆(16)之间具有气体通道,排气管柱(10)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11),从压缩气体排放孔(15)中释放的压缩气体通过所述通孔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使用的气涨模具,其第一半模(7)和第二半模(8)沿上下方向对合设置,所述出气孔(9)分别开设在第一半模(7)的顶部和第二半模(8)的底部,压缩气体排放孔(15)开设在气涨模具的前后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使用的气涨模具,每一侧的压缩气体排放孔(15)均沿长缝(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桥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使用的气涨模具,其第一半模(7)和第二半模(8)上的出气孔(9)分别沿管体(1)的轴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峡三星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门峡三星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79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