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4384.6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1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治宏;张坤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品翔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H01F41/10;H01F41/06;H01F41/098;H01F4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关宇辰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线圈 绕组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制作至少一个二次侧线圈,该二次侧线圈包含有一断开的环状本体,在该断开处的二端各形成一脚部,并于该环状本体的表面包覆一绝缘层;制作二端子座;将所述二次侧线圈安排在该二端子座之间置于模具中固定,于模内注塑一中空的轴管,以该轴管使该二端子座与该二次侧线圈串接起来成为一包含有二次侧线圈的轴座;以一导线分别在任一端子座与二次侧线圈之间的轴管上缠绕。借此,可以更加灵活配置制作变压器的料件,也更容易满足不同规格的变压器设计需求及扩充。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应用于例如电感器或变压器等磁性组件。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主要是由磁芯与线圈组成,该线圈通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连接于电源供应端的绕组一般称之为一次侧绕组(或初级侧绕组),其余的绕组则称为二次侧绕组(或次级侧绕组);变压器设计具有降压、升压、信号耦合、能量传递、变换阻抗、或隔离等作用。
变压器在工作中若是由一次侧绕组产生但无法耦合到二次侧绕组的磁通将会形成「漏感」,该漏感会分布在变压器的整个线圈中,与该线圈的绕组通常是串联关系,因其产生的能量不能向二次侧释放,所以在电源关断时刻会产生较大的电压尖峰值,因此增加电源端的电压应力与发热,同时也使整体的变压器效能变差;变压器的漏感与该一次侧绕组的圈(匝)数平方成正比,所以,理论上通过减少一次侧绕组的圈数将可以减小漏感的产生。
降低“漏感”的方法还可以把该一次侧的绕组放到内、外层,并将该二次侧的绕组夹在中间的绕法,即俗称的“三明治”绕线;但是,如果一次侧的层数太多,漏感仍会增加,而且层间分布的电容变大,特别是在高频环境中工作时,若变压器的漏感变大,会造成电源开关瞬间的振荡,增加变压器和开关器件的损耗。
先前技术所揭露的变压器“三明治”绕线线圈,不论是一次或二次侧的绕组多是使用导线直接缠绕在一线圈架上,如前所述,由于该一次侧绕组分布在二次侧绕组的内、外层,在绕线时必然要越过该二次侧绕组,如果在布在线没有作好安排,将很难导入自动化生产,必须仰赖人力而缺乏效率,而且该一次侧绕组与二次侧绕组之间也难以建立安全的电气隔离;包括中国台湾公告第I447758号专利所揭露的先前技术,为了缩小变压器的体积而舍弃隔离一次侧绕组与二次侧绕组之间的叶片,都有可能因为漏感的产生而对变压器和开关器件造成损耗,特别是在高频的电源环境下。
又,数个这种三明治式线圈绕组的制作方法,是预先计算电压转换规格制作一轴座(bobbin),再利用导线缠绕或板型线圈套设在该轴座上,换言之,每一个轴座仅适配于单一规格的变压器,不同规格的变压器必须重新开设另一个轴座以及安排这些导线或板型线圈的配置,缺乏兼容度及可扩充性也造成制作成本的耗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为新颖的“变压器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可以更加灵活配置制作变压器的料件,也更容易满足不同规格的变压器设计需求及扩充,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为实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变压器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一:制作至少一个二次侧线圈,该二次侧线圈包含有一环状本体,在该环状本体的表面包覆有一绝缘层;
步骤二:制作二端子座,该二端子座各具有一框架以及一布署有金属端子的载台,该框架具有一框孔与该环状本体的环孔相对应;
步骤三:将该二次侧线圈安排在所述二端子座之间同时放置于模具中利用治具固定,并使该框架的框孔与该二次侧线圈的环状本体的环孔对应,于模内注塑于该框孔与该环孔之间形成一中空的轴管,以该轴管使该二端子座与该二次侧线圈串接起来形成一包含有二次侧线圈的轴座;
步骤四:最末,以一导线分别在任一端子座与二次侧线圈之间的轴管上缠绕线圈,再跨越该二次侧线圈朝与另一端子座之间的轴管上缠绕线圈,并将该导线链接在该端子座的金属端子上成为一与外部电源端联机的一次侧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品翔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品翔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4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