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弹簧隔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3002.8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迎;姚军;赵选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15/02;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弹簧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弹簧隔振装置。空气弹簧隔振装置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空气弹簧组件;第一阻尼器、空气弹簧组件和第二阻尼器依次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空气弹簧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底板上开设有与进气管和出气管匹配设置的通孔。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空气弹簧组件,可以对竖直方向的振动进行有效隔绝,并且当振动发生时,空气弹簧的伸缩能够产生耗能阻尼的同时,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也能提供相应的耗能阻尼,进而能够在提高隔振效果的同时,提高隔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振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弹簧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隔振装置已经在工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隔振过程中是否需要外加能量,隔振技术分为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主动隔振能从根本上减弱或消除振源,主要用在精密仪器、大型重要或高速旋转设备,但价格昂贵,普通工程应用较少;被动隔振主要用在精密仪器或其它设备上,但要远离振动源,其价格相对便宜,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振源,使隔振效果受到一定限制。被动隔振技术中,采用钢弹簧、橡胶和空气弹簧的方式较多。工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被动单向隔振结构,传统的单向隔振结构一般有弹簧、橡胶套或金属连接套构成,通过螺栓、过盈配合或焊接等方式连接,其中的弹簧不仅要承受向下的压力,而且还经常承受向上的拉力,当振动较强时,甚至能使弹簧回弹至超过其自由高度而发生跳动现象,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程的抗振要求,对设备或仪器的破坏程度严重,且由于本身结构的限制,导致隔振效果差,隔振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隔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空气弹簧隔振装置,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空气弹簧组件;
所述第一阻尼器、所述空气弹簧组件和所述第二阻尼器依次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空气弹簧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匹配设置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尼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阻尼器的一端均嵌入在所述顶板中;所述第一阻尼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阻尼器的另一端均嵌入在所述底板中。
优选地,所述空气弹簧组件还包括:空气弹簧、阻尼板和第三阻尼器;
所述阻尼板设置在所述空气弹簧内部,将所述空气弹簧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阻尼板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底板上与之匹配设置的通孔中;所述出气管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底板上与之匹配设置的通孔中;所述第三阻尼器设置在所述空气弹簧内部,且所述第三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顶板接触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空气弹簧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空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空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接触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阻尼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空气弹簧为囊式空气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栓和橡胶片;
所述固定栓经所述橡胶片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后嵌入到所述顶板中。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剪切板;所述剪切板设置在所述橡胶片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3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抑制电路、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菌剂储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