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绿原酸C在制备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9920.3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3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兴;黄丹娥;姚楠;蔡大可;黄雪君;赵自明;甘海宁;胡子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216 | 分类号: | A61K31/216;A61P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陈洁娣;刘明星 |
地址: | 510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绿原酸 制备 抗高脂血症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异绿原酸C在制备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异绿原酸C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化合物异绿原酸C对脂质堆积具有直接而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胆固醇外排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作为脂质堆积抑制剂和胆固醇外排促进剂类药物,用于治疗脂质堆积引起的各类疾病和高脂血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异绿原酸C在制备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脂质堆积可对靶器官造成损伤导致相关疾病的产生,如脂质堆积在脂肪组织,可造成肥胖症,堆积在肝脏组织可产生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堆积在心脏或血管,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堆积在肌肉组织,可引发脂质沉积性肌病等。高脂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的全身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病。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主要是高血脂)总患病18.6%;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达到1.6亿,并且呈上升趋势。血脂异常对国人的危险度上升到原来的3~5倍高血脂的高发病率,已经在中国人的疾病模式中体现出来了,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重大威胁。
当前临床常用的调血脂药物主要有:①贝特类,该类药物通过激动PPARα,增加LPL酶活性,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但常有恶心、腹胀、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②他汀类,作用靶标为HMG-COA,主要降低胆固醇,降脂作用强,起效快,但有头痛、失眠、恶心等不良反应;③烟酸类,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较强,但易产生皮肤红斑、热感、瘙痒;④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类,该类药物与胆固醇结合成酯,促进其降解为胆汁酸,使血浆胆固醇浓度下降,该类药物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故需谨慎使用;⑤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代表药物Ezetimibe,该药通过与胆汁酸结合,阻断胆汁酸重吸收,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常见不良反应有腹胀、恶心、便秘,不适合患有胃肠道疾病病人使用。此外,近年来他汀类、贝特类与他汀类合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这一副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严重影响了血脂药物在临床上长期应用的安全性。
对于高脂血症、慢性炎症疾病以及许多伴有慢性炎症的疾病如糖尿病、老年痴呆、慢性肾脏病等疾病引起的脏器脂质堆积,则要求药物对脏器中堆积的脂质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然而现有药物的主要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抑制胆固醇吸收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主要针对的是血液中的脂质,尚无高效、特异的抑制脏器或细胞中脂质堆积和加速胆固醇外排的药物出现。因此,研发抑制脂质堆积、加速脂质外排的药物是当前临床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发现异绿原酸C具有抑制脂质堆积和促进胆固醇外排的作用。异绿原酸C可以剂量依赖地抑制脂质堆积和促进胆固醇外排。细胞毒性测试显示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异绿原酸C没有毒性,说明异绿原酸C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具有潜在开发防治高脂血症的价值。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异绿原酸C,或其药用盐或酸或酯在制备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异绿原酸C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所述的抗高脂血症药物为抑制脂质堆积和/或促进胆固醇外排的药物。
所述的药物包括药学上可接受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抗高脂血症药物为口服制剂、外用制剂、注射剂或植入制剂。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高脂血症药物,所述的药物含有异绿原酸C作为活性成分。
所述的抗高脂血症药物包含活性成分异绿原酸C,或其药用盐或酸或酯,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化合物异绿原酸C对脂质堆积具有直接而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胆固醇外排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作为脂质堆积抑制剂和胆固醇外排促进剂类药物,用于治疗脂质堆积引起的各类疾病和高脂血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9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