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6696.2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5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凡;刘雪松;高翔;陈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曹兆霞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重组 脑神经 信号 并行 解码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互控制平台、计算主控子系统、多个并行计算子系统、神经反馈装置;
所述交互控制平台用于向计算主控子系统发布控制命令、配置参数,并接收计算主控子系统反馈的脑神经信号解码结果;
所述计算主控子系统用于依据控制命令和配置参数对接收的脑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生成解码任务,并依据并行计算子系统的负载状况动态分配解码任务至并行计算子系统;还用于接收并行计算子系统反馈的脑神经信号解码结果;
所述并行计算子系统动态重组到计算主控子系统,用于依据解码任务生成与解析任务适配的解码算法链,利用解码算法链执行解码任务,得到脑神经信号解码结果;
所述神经反馈装置用于从计算主控子系统获得脑神经信号解码结果后,将脑神经信号解码结果转换为刺激信号并反馈作用于采集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主控子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智能分发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命令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线或离线脑神经信号并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所述分析结果包括信号类型、信号通道数;
所述智能分发模块用于为分析结果构建解码任务,根据当前在线的各并行计算子系统各自的负载情况,动态分配解码任务至匹配且相对空闲的并行计算子系统;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负责分别与交互控制平台、并行计算子系统、神经反馈装置网络通信;
所述命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接收的控制命令和配置参数,以维持计算主控子系统和并行计算子系统的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在接收脑神经信号时,根据当前系统时间为脑神经信号标记时间戳;在分析脑神经信号得不到信号类型时,从交互控制平台获得人工标记的信号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在对脑神经信号进行分析时,根据数据源类型动态调整分析方法,其中,针对实时在线采集的脑神经信号,采用相关的脑神经信号分类算法进行分析;针对本地离线的脑神经信号,从脑神经信号存储文件中根据文件格式、文件内容、文件头部信息获取分析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发模块实现的解码任务的动态分配流程包括:
首先,依据信号类型确定需要采用的解码算法,将脑神经信号、信号类型、解码算法、时间戳打包为解码任务;
然后,根据解码算法、信号通道数以及在线的并行计算子系统各自的负载情况,搜索能够匹配执行解码算法,且相对空闲的并行计算子系统并进行解码任务的分配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计算子系统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参数配置模块、信号解码模块、解码算法库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与计算主控子系统进行网络通信,实现命令交互与数据传输,数据包括解码任务、配置参数、解码结果;
所述参数配置模块用于依据从计算主控子系统获取的配置参数配置并行计算子系统的系统参数和解码算法参数;
所述解码算法库模块用于维护各类型脑神经信号的解码算法,实现解码算法的实时切换与更新;
所述信号解码模块用于依据获取的配置参数和解析解码任务后,依据解码任务包含的信号类型和解码算法,采用与解码算法和信号类型对应的解码算法链执行解码任务,完成脑神经信号的并行解码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可动态重组的脑神经信号并行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解码模块中,在解析解码任务获得信号类型和解码算法后,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与信号类型和解码算法适配的解码算法链,若是,利用现有的解码算法链执行解码任务;若否,则从解码算法库中获取相应解码算法来同时装载多个脑神经信号解码执行器构成新解码算法链,利用新解码算法链执行解码任务,完成脑神经信号数据的链式解码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66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玩趣味性手机支架
- 下一篇:一种公园绿化用节水滴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