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高原湖泊沉积物制备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6150.7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5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珍明;张家春;罗文敏;贺红早;刘盈盈;牟桂婷;吴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40;C05G3/80;C05G3/90;C05F17/50;C05F17/20;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瑞雨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高原 湖泊 沉积物 制备 土壤改良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湖泊沉积物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高原湖泊沉积物制备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具体包括将高原湖泊沉积物和秸秆粉末、禽畜粪便、活性炭混匀后经微波加热预处理后得混合料,投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后干燥得发酵产物;发酵产物和重金属螯合剂混匀后得土壤改良剂。通过将高原湖泊沉积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用于制备土壤改良剂,充分利用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成分,实现废物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湖泊沉积物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高原湖泊沉积物制备土壤改良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湖泊沉积物作为地表和大气沉积的物质的主要载体,积累了大量营养盐、有机质等物质,是各种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定期对湖底的沉积物进行清除可以防止湖泊沉积物中的物质成分反释放,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物的二次释放,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水质得以改善。
对于清除湖底的湖泊沉积物,现有技术的处置方法一般为简单堆放、自然干化,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堆放场地,并且自然干化通常持续较长时间,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往往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堆放过程中同样可能会对堆放区域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寻找合理的湖泊沉积物处理方法一直是湖底清淤工程中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高原湖泊沉积物制备土壤改良剂的方法。通过将高原湖泊沉积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用于制备土壤改良剂,充分利用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成分,实现废物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利用高原湖泊沉积物制备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高原湖泊沉积物和秸秆粉末、禽畜粪便、活性炭混匀后经微波加热预处理后得混合料,投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后干燥得发酵产物;
(2)发酵产物和重金属螯合剂混匀后得土壤改良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高原湖泊沉积物、秸秆粉末、禽畜粪便、活性炭的混合质量比为(5-10):(3-5):(3-8):(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微波加热预处理具体为:微波功率500-1000W,温度100-200℃,时间10-30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微波加热预处理后,投加微生物菌剂前,对混合料进行脱水至含水率为50-7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侧孢芽孢杆菌10-20份、光合细菌5-10份、硝化细菌3-5份、固氮菌3-5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和混合料的混合质量比为(0.1-1):(100-300);所述堆肥发酵为好氧堆肥发酵,发酵温度30-45℃,发酵时间3-5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干燥为冷冻干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发酵产物和重金属螯合剂的质量比为10:(0.5-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上述利用高原湖泊沉积物制备土壤改良剂的方法所制备的土壤改良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高原湖泊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磷、微量元素资源,而这些则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成分,因此,将高原湖泊沉积物用于制备土壤改良剂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成分,还可以实现废物利用,解决现有技术中湖泊沉积物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技术问题;但是,由于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碳、氮、磷资源多以大分子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直接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存在不能被植物很好的吸收利用的问题,而微生物降解则是该问题很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微生物处理堆肥发酵,可以提升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物利用率,还能够为产品中引入土壤有益菌种,进一步提升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61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