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容量的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43939.7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0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李娜;孙煜;孙斌;李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48;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王雨杰 |
| 地址: | 30038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容量的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为将锡基材料与硅基材料均匀混合后共同通过机械砂磨的方式得到。本发明的负极材料可明显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改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出的负极材料比容量最高达到1000mAh/g,循环50周后,容量没有明显衰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容量的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新型高容量长寿命环保电池,由正负极板、固体电解质组成,产品性能卓越,主要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工具、太阳能光伏及风力发电储能系统、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移动通讯基站、电力、化工、医院备用UPS、EPS电源、安防照明、便携移动电源、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矿山安全设备、数码产品等多种领域。与镍镉、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可快速充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石墨材料作为负极材料,碳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已经达到了360mAh/g,但是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h/g,很难满足未来移动电源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新型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由于硅可以和锂形成二元合金,且其具有丰富的储量以及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嵌脱锂电位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随着研究的加深,发现硅材料虽然有高容量、低脱嵌锂电位的优点,但是硅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致命缺陷,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嵌入硅晶体内部晶格间,造成很大的膨胀。使得其体积变化率高达300%,导致其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粉化,电极结构破坏,从而导致循环性能大幅下降。因此,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将硅纳米化以及与碳进行有效复合,以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硅颗粒的体积变化,改善硅的导电性,避免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团聚现象。在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将硅进行纳米化的成本高,而且硅的最终颗粒纳米尺度有限,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使用其他创新型硅碳材料,制备性能优异的硅碳复合材料成为发展高容量动力电池的迫切任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高容量的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容量的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所述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为将锡基材料通过机械砂磨的方式包覆在硅基材料表面后得到。
由于锡基材料的延展性和导电性,经过机械砂磨后,得到的硅基材料与锡粉的混合物为纳米级,同时还可锡基材料将包覆在硅基材料表面,提高了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优选的,经过机械砂磨后的负极材料的粒径为10~20nm。
优选的,锡基材料表面还包覆有无定型碳包覆层,所述负极材料中的含碳量为5%~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硅基材料和锡粉进行充分混合后进行机械砂磨,得到纳米级的硅基材料与锡粉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碳源混合并进行高温煅烧,最终得到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
优选的,硅基材料与锡粉的质量比为1:2~2:1。
优选的,硅基材料为一氧化硅或硅粉。
优选的,所述碳源为树脂、沥青、煤焦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最终得到的硅基复合锂电负极材料中的含碳量为5%-10%。
优选的,机械砂磨的时间为10~30h,混合物的粒径为10~2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