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管路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43926.X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5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陈全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三和(烟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035 | 分类号: | F16L55/035;F16L3/10;F16L3/20;F04B39/00;F04B39/06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于美霞 |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管路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管路减震装置,涉及管路减震技术领域,包括储液盒体,所述储液盒体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组件,且储液盒体的顶端设置有管路夹持机构,所述管路夹持机构与储液盒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且管路夹持机构之间设置有随动组件,所述管路夹持机构包括四个设置于储液盒体上方的安装块,且安装块的顶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托座,所述托座的两端均通过铰链连接有夹持弧臂,且每两个夹持弧臂与安装块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四个安装块底部外壁的传导杆;本发明通过压缩机管路转动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转化,进而实现水冷液的循环流动,并利用设置的涡旋管和螺旋水冷管,实现对压缩机的水冷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路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压缩机管路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压缩机被看成是制冷系统的心脏,最能表现压缩机特征的专用名词称为“蒸气泵”。压缩机实际所承担的职责是提升压力,将吸气压力状态提高到排气压力状态。压缩比是压力差的一种技术表示方式,其含义为高压侧绝对压力除以低压侧的绝对压力。制冷和空调行业中采用的压缩机有五大类型:往复式、螺杆式、回转式、涡旋式和离心式,其中往复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制冷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商用和工业系统。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调装置,离心式压缩机则广泛用于大型楼宇的空调系统;压缩机在运行时,会引起管路的震动,容易引发结构的损坏;另外目前压缩机外壳的散热主要依靠散热片配合风机实现散热,当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会影响其散热效果。
公开号为CN2088458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用管路减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上,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设置有缓震机构,所述缓震机构的上方安装有下夹板,所述下夹板位于底座的正上方,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下卡槽,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对称地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上共同滑动套设有上夹板,且两个所述竖杆的上端均固定套设有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位于上夹板的上方,所述上夹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下卡槽相匹配的上卡槽。该实用新型通过定位螺栓与定位插槽的配合将下夹板与上夹板的位置给固定下来,这样也就实现了对三根管路的分别夹紧,夹紧效果更好。
但是上述发明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上述专利对于管路的夹持设计较为简单,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由于管路常为圆管状结构,很容易因为频繁的震动产生松动的现象;第二,上述专利的减震设计只能够对管路进行一定的缓冲处理,而并未对震动能量进行利用,导致实际的功能性较为单一,无法对压缩机的散热起到辅助作用,故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缩机管路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管路减震装置,包括储液盒体,所述储液盒体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组件,且储液盒体的顶端设置有管路夹持机构,所述管路夹持机构与储液盒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且管路夹持机构之间设置有随动组件,所述管路夹持机构包括四个设置于储液盒体上方的安装块,且安装块的顶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托座,所述托座的两端均通过铰链连接有夹持弧臂,且每两个夹持弧臂与安装块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四个安装块底部外壁的传导杆,且传导杆与储液盒体密封滑动连接,四个所述传导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板,且活塞板与储液盒体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活塞板底部与储液盒体之间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储液盒体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脚。
优选的,所述管路夹持机构还包括粘接于夹持弧臂内侧的橡胶内衬,且橡胶内衬的外壁均粘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凸条,所述凸条的剖面呈梯形结构,且凸条的外壁均开设有条状槽口,所述夹持弧臂的一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拉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三和(烟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三和(烟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9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锻件装载机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碳锡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