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解炉、裂解制备烯烃的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2407.1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3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郏景省;王国清;张利军;王红霞;王申祥;周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9/20 | 分类号: | C10G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炉 裂解 制备 烯烃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裂解领域,公开了裂解炉、裂解制备烯烃的方法和应用。该裂解炉包括依次连通的气化段、裂解段和急冷段,其中,所述气化段用于预热裂解原料和蒸汽;所述裂解段用于在预热后的蒸汽的存在下,使预热后的裂解原料裂解;所述急冷段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急冷锅炉、第二急冷锅炉和第三急冷锅炉,用于将裂解后的裂解产物依次进行第一冷却、第二冷却和第三冷却,第三急冷锅炉的冷却介质为裂解原料且与所述气化段连通,使得经第三冷却后被加热的裂解原料通入所述气化段进行预热。该裂解炉热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产生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裂解领域,具体涉及裂解炉、裂解制备烯烃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乙烯裂解炉一般采用甲烷、氢气为燃料,通过混入空气燃烧为裂解提供热量,但是燃烧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污染环境。另外,裂解炉辐射段一般只能吸收燃料总放热量的40-50%,其余的热量则以1100℃左右的高温烟气进入对流段,在对流段中热量被对流段中的换热管排吸收绝大部分的热量后,烟气在约100℃以上排入大气,这就造成了一部分能量损失;为了使燃料充分燃烧和均匀流动,在裂解炉管和燃烧腔内壁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导致燃烧腔内部空间总体宽度达到2.5-3 米,导致传统裂解炉占地面积较大;对流段中一般有原料预热段、过热段和空气过热段,排烟温度高,热效率低,为了充分利用热量,有的还加入其它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吸收热量,导致传统裂解炉结构复杂。综上所述,利用烟道气对对流段进行加热,工艺复杂,设备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工艺复杂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裂解炉、裂解制备烯烃的方法和应用。
为了充分回收热量,可以使用裂解气对裂解原料轻烃进行预热,本发明中,急冷锅炉设置为三级急冷,一级和二级急冷锅炉使用高压热水可把裂解气冷却到400℃左右,三级急冷锅炉可使用轻烃原料把裂解气冷却到240℃左右,充分回收裂解气中的热量,经三级急冷后的裂解气可直接送入预分馏系统,因此,在后续分离单元无需再设置急冷器,节省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裂解炉,该裂解炉包括依次连通的气化段、裂解段和急冷段,其中,
所述气化段用于预热裂解原料和蒸汽;
所述裂解段用于在预热后的蒸汽的存在下,使预热后的裂解原料裂解;
所述急冷段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急冷锅炉、第二急冷锅炉和第三急冷锅炉,用于将裂解后的裂解产物依次进行第一冷却、第二冷却和第三冷却,第三急冷锅炉的冷却介质为裂解原料且与所述气化段连通,使得经第三冷却后被加热的裂解原料通入所述气化段进行预热。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裂解制备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裂解原料和蒸汽混合后进行预热;
(2)在预热后的蒸汽的存在下,使预热后的裂解原料裂解;
(3)将裂解后的裂解产物依次进行第一冷却、第二冷却和第三冷却,并且,第三冷却的冷却介质为裂解原料,经第三冷却后被加热的裂解原料送入步骤(1)与蒸汽混合后进行预热。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裂解炉在裂解制备烯烃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裂解炉,气化段主要将裂解原料预热并进一步过热蒸汽,裂解段主要提供裂解反应热量及控制裂解反应深度,裂解气出裂解炉后通过三级急冷进行冷却,并将经第三冷却后被加热的裂解原料通入所述气化段进行气化,该裂解炉能够充分回收热量,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产生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裂解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化段、2裂解段、3第一急冷锅炉、4第二急冷锅炉、5第三急冷锅炉、6气液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2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闭环人工胰腺胰岛素输注控制系统
- 下一篇:康复支具及活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