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聚异戊二烯胶乳脱溶剂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1655.4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0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辛益双;李洪泊;贺小进;李巍;夏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3/02 | 分类号: | B01D3/02;B01D3/10;B01D3/42;C08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聚异戊二烯 胶乳 溶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异戊二烯胶乳脱溶剂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常压蒸馏釜与可选的减压蒸馏釜,所述常压蒸馏釜顶部设置有气体喷散元件和/或液体喷洒元件,所述常压蒸馏釜和所述减压蒸馏釜各自设置有进料口、溶剂出口和出料口,所述常压蒸馏釜的出料口与所述减压蒸馏釜的进料口连接。该装置和方法能够及时消除蒸馏中产生的泡沫,提高溶剂的扩散速率,缩短溶剂脱除时间,而且能够尽量避免破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异戊二烯胶乳脱溶剂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聚异戊二烯胶乳微观结构和性能与天然胶乳相近,除含有少数表面活性剂和防老剂之外,不含有其他非橡胶成分,能够较好地解决天然胶乳存在的蛋白质过敏,亚硝胺致癌等问题,尤其在医用领域,像乳胶手套、安全套、医用绷带、医用导管、发泡化妆棉等方面可以完全代替天然胶乳。
人造胶乳的制备过程首先把乳化剂与橡胶溶液充分混合,然后通过机械力进行乳化,得到橡胶粗乳液,粗乳液中溶剂的含量超过30体积%,需要蒸馏除去多余的溶剂。去溶剂过程是人造胶乳生产过程中耗时最长,效率最低,损失最大的过程,虽然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溶剂脱除方法,但是较高的温度和大量溶剂的蒸出会产生大量泡沫和破乳凝胶。例如,CN107226916A提供了一种胶乳溶剂脱除的方法,该方法将粗胶乳连续通过浓缩器和带刮板的薄膜蒸发器,该方法采用特殊的包含除沫器的脱溶剂设备,虽能够有效除沫,但由于经过带刮板的薄膜蒸发器很容易导致胶乳破乳,因此实用性较差。
因此,目前的技术中仍存在着溶剂脱除困难、易破乳,并且耗时长、泡沫多的问题,生产过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聚异戊二烯胶乳脱溶剂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和方法能够及时消除蒸馏中产生的泡沫,提高溶剂的扩散速率,缩短溶剂脱除时间,而且能够尽量避免破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聚异戊二烯胶乳脱溶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常压蒸馏釜与可选的减压蒸馏釜,所述常压蒸馏釜顶部设置有气体喷散元件和/或液体喷洒元件,所述常压蒸馏釜和所述减压蒸馏釜各自设置有进料口、溶剂出口和出料口,所述常压蒸馏釜的出料口与所述减压蒸馏釜的进料口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聚异戊二烯胶乳脱溶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未脱除溶剂的聚异戊二烯粗胶乳进行常压蒸馏;再将常压蒸馏得到的浓缩胶乳进行可选的减压蒸馏;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常压蒸馏过程中,往粗胶乳的液面上方喷散非活性气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能够及时消除溶剂蒸馏过程中的泡沫,提高溶剂的传递速率,缩短溶剂的脱除时间,而且能够提高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和胶乳的稳定性,降低破乳率。并且,本发明操作简单,操作成本低,不会带来环境污染,并且整个过程连续操作,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能够保证胶乳品质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胶乳脱溶剂的装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莲蓬头状液体喷洒元件;2-常压蒸馏釜粗进料口;3-常压蒸馏釜加热介质入口;4-常压蒸馏釜加热介质出口;5-常压蒸馏釜溶剂出口;6-常压蒸馏釜出料口;7-减压蒸馏釜加热介质入口;8-减压蒸馏釜加热介质出口;9.减压蒸馏釜出料口;10-真空控制系统;11-减压蒸馏釜溶剂出口;12-常压蒸馏釜;13-减压蒸馏釜;14-减压蒸馏釜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或半连续化制备三氟乙烯基溴化锌的方法
- 下一篇:淋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