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卡副簧托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36764.7 | 申请日: | 2021-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1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巩;薛雪;仁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0 | 分类号: | B60G11/1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绍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卡副簧 托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卡副簧托架结构,包括两根车辆纵梁(1),还包括圆柱状托架主体(2),在两根所述车辆纵梁(1)上均开设有圆孔(3),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2)垂直设置在两根所述车辆纵梁(1)之间,且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2)的两端通过所述圆孔(3)分别贯穿于两根所述车辆纵梁(1),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2)与两根所述车辆纵梁(1)焊接固定,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2)的两端设置有减震橡胶块(4)。本发明具有抗扭强度高、便于安装和维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卡副簧托架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轻、中型载货汽车后悬架所承受的载荷因汽车行驶时实际装载质量不同而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为保持车身自然振动频率不变或者变化很小,悬架刚度应该是可变的,而且变化幅度应较前悬架大,所以一般在载货汽车的后悬架加装副簧。在汽车空载或者实际负载质量不大时,副簧不承受载荷而由主簧单独工作。在满载或者超载情况下,车架相对车桥下移,使副簧与铆接在车架上的副簧托架接触,即主、副簧共同参加工作,以保证车身的振动频率不会因载荷的增大而变化过大。
现有的副簧托架采用整体铸造式结构,具体由连接板、限位板、安装孔和加强筋组成的一体结构。
该整体式副簧托架磨损后,需更换整个零件本体。该副簧托架一般使用铆钉固定在车架外腹面上,在更换过程中,对于副簧托架的拆装维修非常不便,且更换整个副簧托架也造成维修成本较高;
托架与车架纵梁通过铆钉或者螺栓连接,托架整体抗扭强度很难提升;
托架的限位面带有方向性,配合不同副簧,需要调整托架限位面的方向,导致纵梁上安装孔位需要相应调整,不利于纵梁平台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卡副簧托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具有抗扭强度高、便于安装和维修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卡副簧托架结构,包括两根车辆纵梁,还包括圆柱状托架主体,在两根所述车辆纵梁上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垂直设置在两根所述车辆纵梁之间,且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的两端通过所述圆孔分别贯穿于两根所述车辆纵梁,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与两根所述车辆纵梁焊接固定,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的两端设置有减震橡胶块。
前述的轻卡副簧托架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的两端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减震橡胶块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减震橡胶块与所述安装孔插接连接,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圆弧形橡胶块卡板。
前述的轻卡副簧托架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圆弧形橡胶块卡板断面的弧形为优弧。
前述的轻卡副簧托架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圆柱状托架主体两端的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形成有撬孔。
前述的轻卡副簧托架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圆弧形橡胶块卡板的端部为圆角结构。
前述的轻卡副簧托架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减震橡胶块的两端边缘处均为圆角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圆柱状托架主体和两根车辆纵梁,在两根车辆纵梁上均开设有圆孔,圆柱状托架主体垂直设置在两根车辆纵梁之间,且圆柱状托架主体的两端通过圆孔分别贯穿于两根车辆纵梁,圆柱状托架主体与两根车辆纵梁焊接固定,圆柱状托架主体的两端设置有减震橡胶块。通过一根圆柱状托架主体代替传统的副簧托架,有效提高了结构强度,防止托架损坏,而且可以通过更换减震橡胶块来解决副簧托架与板簧之间的磨损问题,有效提高维修效率,而且采用本发明结构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解决了传统副簧托架需要根据车型重新开模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车辆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圆柱状托架主体和减震橡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6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防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预防痛风的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