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医用敷料的聚氨酯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24874.1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0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奔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7 | 分类号: | C08G18/77;C08G18/66;C08G18/50;C08G18/10;A61L15/46;A61L15/42;A61L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01 | 代理人: | 李枝玲 |
地址: | 201314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医用 敷料 聚氨酯 预聚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用敷料的聚氨酯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用敷料领域。本发明先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得到的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聚合,聚合过程中在多异氰酸酯内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同时,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的氨基和羰基反应生成胍基化合物,得到抗老化性能和抗菌性能均良好的多异氰酸酯;再将木质素胺化和环氧丙烷混合制备聚醚多元醇,在聚醚多元醇中引入亲水基团的同时,生成大量亲水基团,增加了聚氨酯预聚体的吸水性;最后将聚醚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混合,聚醚多元醇的氨基和多异氰酸酯的羰基反应生成季铵盐化合物,进一步增强了聚氨酯预聚体的吸水性和抗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用敷料的聚氨酯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医用敷料产品的产量迅猛增长,其中,聚氨泡沫敷料是一种主要由聚氨酯泡沫制成、结构具有多孔性、可带有或不带有背衬的伤口敷料,它对伤口渗出液有良好吸收容量,同时又可为伤口提供保护屏障和保持伤口湿性愈合环境,但目前国产产品仍以传统棉质类敷料为主,如何开发出安全有效的聚氨酯泡沫敷料等新型敷料产品成为难点。
同时,由于聚氨酯泡沫的多孔和吸湿的特性,由其制成的医用敷料存在着易沾染污渍和汗液的缺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目前市场上通过添加有机和无机抗菌剂来使聚氨酯泡沫具备抗菌性。其中,有机抗菌剂的耐热性差、药效短和无机抗菌剂的成本高等问题,大大地阻碍了当前抗菌性聚氨酯泡沫的批量化生产。
本发明关注到了这些问题,通过制备具有良好抗菌性和吸水性的聚氨酯预聚体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用敷料的聚氨酯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医用敷料的聚氨酯预聚体,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12~24份多异氰酸酯,20~40份聚醚多元醇。
进一步的,所述多异氰酸酯是由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聚合得到;所述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是由多异氰酸酯单体和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得到;多异氰酸酯单体是由氨基化氧化石墨烯和光气混合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多元醇是由胺化木质素与环氧丙烷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用于医用敷料的聚氨酯预聚体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18份多异氰酸酯,30份聚醚多元醇。
一种用于医用敷料的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聚醚多元醇的制备:将胺化木质素和胺化木质素质量9.8~10.2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在24~26℃和20kHz超声条件下超声20~30min;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1~12,在200~300r/min转速下搅拌5min;然后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90~120℃和200~300r/min搅拌条件下,以60~80滴/min的滴速滴加胺化木质素质量1.1~1.3倍的环氧丙烷,保温回流3~4h后,在10pa、110~120℃条件下真空脱水2h,得到聚醚多元醇;
(2)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在300~500r/min转速下搅拌10~15min,加热升温至70℃,再以80~100滴/min的滴速滴加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质量0.005倍的催化剂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当异氰酸酯基含量降低至30%~40%时,加改性多异氰酸酯单体质量0.01倍的苯甲酰氯,继续搅拌0.5h,冷却至室温,得到多异氰酸酯;
(3)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在70~90℃和300~600r/min转速搅拌条件下,以40~60滴/min的滴速向聚醚多元醇中滴加聚醚多元醇质量0.85~0.95倍的二乙烯三胺和聚醚多元醇质量0.58~0.62倍的多异氰酸酯,保温搅拌3h后,降温到50℃,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奔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奔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4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完成可编程原子事务的方法
- 下一篇:智能聊天频道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