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泥砂分离清洗剂及利用其的油泥砂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23124.2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0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段东平;周娥;李焱;陈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1D1/83 | 分类号: | C11D1/83;C11D3/04;C11D3/08;C11D3/60;B09B3/70;B09B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赵颖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泥 分离 洗剂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砂分离清洗剂及利用其的油泥砂分离方法,所述油泥砂分离清洗剂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盐和无机盐。所述油泥砂分离方法操作简单,通过第一水洗、油泥砂分离清洗剂热洗和第二水洗,实现油泥砂中油的高效分离,并通过检测第二油泥砂的含油率是否达标,重复上述清洗步骤,得到了含油率低的合格泥砂。本发明所述油泥砂分离方法实现了油田固废无害化处理,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泥砂分离清洗剂及利用其的油泥砂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储运及炼制加工过程中,常产生一些含油量较高的油泥砂,这些油泥砂如果任意堆放,将成为油田及周边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石油进入土壤后难以去除,既破坏土壤结构,又对土壤自身的微生物和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目前,国内外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已有大量研究,目前大致可分为生物法,物理化学法,热处理法以及一些新型处理技术等。
CN111747622A公开了一种高效处理油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处理:将油泥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油泥中的杂物;S2、热压分油:向热水中添加清洗剂,并与油泥混合打浆,以进入油泥反应器,通过油泥反应器从油泥中分离原油,分离的原油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存储于回收油罐中;分离的水固相经油泥反应器排入固液分离器中;S3、固液分离及油水分离:通过固液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将固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洗液送入油水分离器中,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油液送入回收油罐内;S4、湿式氧化处理:洗液进入催化湿式氧化系统,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将洗液净化,以重复利用或作为热洗配制水;油泥的高效率分离,提高油回收率,减少能源浪费。但该方法需要在油泥反应器中进行热压分油,反应条件要求高。
CN108751630A公开了一种油泥清洗方法,该油泥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油泥,将所述油泥经破碎处理后,经振动筛过滤处理;将水和第一清洗剂加入过滤后的所述油泥中进行稀释处理,得到混合油泥;将所述混合油泥通入微纳米气泡油泥清洗一体装置中进行清洗处理。但该方法需要微纳米气泡油泥清洗一体装置中进行处理,处理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
化学热洗法是一种比较热门的固废处理技术,设备操作简单,通过向含油污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化学药剂(如表面活性剂和碱等),在加热搅拌下,使化学药剂与油分发生卷起、乳化、溶解、增溶作用,改变含油污泥中油/液和油/泥相界面的性质,进而在流体作用下使油分从泥沙表面洗脱剥离,再通过沉降、离心、旋流等工艺进行油/水/泥三相分离,达到对油泥砂中油的回收处理。
CN111304014A公开了一种油泥砂清洗剂、油泥砂清洗方法及系统,该油泥砂清洗剂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六次甲基四胺6~8份,葡萄糖酸钠2~4份,甘草甜素二钠1~3份,甲基丙烯酸胺烷2~4份,聚乙二醇双月桂酸酯4~6份,羟丁基二酸胺6~8份,聚氧乙烯蓖麻油9~1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4~16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9~11份,乙二胺四乙酸钠2~4份。油泥砂清洗方法为:采用热水对油泥砂依次进行一级清洗、二级清洗,将上述油泥砂清洗剂配制成清洗药液,采用清洗药液在加热条件下对二级清洗后的固体进行三级清洗。但是该油泥砂清洗剂所涉及的试剂过于复杂,处理成本提高,并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化学热洗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的油泥砂分离清洗剂,对油泥砂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油泥砂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砂分离清洗剂及利用其的油泥砂分离方法,所述油泥砂分离清洗剂组成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述油泥砂分离方法使用该油泥砂分离清洗剂,操作步骤简单,最终得到含油率低的合格泥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砂分离清洗剂,所述油泥砂分离清洗剂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盐和无机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3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卫生自吸泵储液结构
- 下一篇:输煤系统疏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