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旁通全热交换主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4791.4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3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巍;余晓龙;陈魏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1/89;F24F12/00;F24F13/2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阮玉欣 |
地址: | 314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旁通 热交换 主机 | ||
1.一种双向旁通全热交换主机,包括壳体(1),该壳体(1)中具有热交换芯组(2)且壳体(1)中分隔出具有新风进风口(31)的进风腔(3)、具有新风出风口(41)的出风腔(4)、具有回风进风口(51)的回风腔(5)和具有回风出风口(61)的排风腔(6),其中进风腔(3)和出风腔(4)通过热交换芯组(2)的新风通道连接,回风腔(5)和排风腔(6)通过热交换芯组(2)的回风通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3)和出风腔(4)之间通过第一风阀(7)分隔,出风腔(4)中通过第一降噪隔板(40)分隔成新风曲折通道,该新风曲折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热交换芯组(2)的新风通道出口和新风出风口(41),且新风曲折通道中设置有新风风机(91),所述回风腔(5)和排风腔(6)之间通过第二风阀(8)分隔,排风腔(6)中通过第二降噪隔板(60)分隔成回风曲折通道,该回风曲折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热交换芯组(2)的回风通道出口和回风出风口(61),且回风曲折通道中设置有回风风机(92);
所述第一降噪隔板(40)包括位于第一风阀(7)出风侧的第一旁通导向部(401)、位于热交换芯组(2)的新风通道出口侧的新风出风导向部(402)以及连接第一旁通导向部(401)和新风出风导向部(402)的第一分隔部(403),该第一分隔部(403)靠近第一旁通导向部(401)一端设置有第一通风孔(404); 所述第二降噪隔板(60)包括位于第二风阀(8)出风侧的第二旁通导向部(601)、位于热交换芯组(2)的回风通道出口侧的回风出风导向部(602)以及连接第二旁通导向部(601)和回风出风导向部(602)的第二分隔部(603),该第二分隔部(603)靠近第二旁通导向部(601)一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孔(604);
所述第一旁通导向部(401)的一端连接第一风阀(7)的一侧,另一端连接第一分隔部(403);
所述第二旁通导向部(601)的一端连接第二风阀(8)的一侧,另一端连接第二分隔部(603);
所述第一通风孔(404)靠近第一风阀(7)一侧设置有第一消音板(70),该第一消音板(70)的一端与第一降噪隔板(40)转动连接,另一端活动置于新风曲折通道中;
所述第二通风孔(604)靠近第二风阀(8)一侧设置有第二消音板(80),该第二消音板(80)的一端与第二降噪隔板(60)转动连接,另一端活动置于回风曲折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旁通全热交换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组(2)包括第一热交换芯(21)和第二热交换芯(22),所述第一热交换芯(21)的新风通道出口连通第二热交换芯(22)的新风通道入口,所述第二热交换芯(22)的回风通道入口连通第二热交换芯(22)的回风通道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旁通全热交换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导向部(401)与第一风阀(7)之间形成小于90°的夹角; 所述第二旁通导向部(601)与第二风阀(8)之间形成小于90°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旁通全热交换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板(70)通过第一转轴(71)连接在第一旁通导向部(401)和第一分隔部(40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消音板(70)具有与第一分隔部(403)夹角小于90°的第一阻挡状态和与第一分隔部(403)夹角大于90°的第一避让状态;
所述第二消音板(80)通过第二转轴(81)连接在第二旁通导向部(601)和第二分隔部(603)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消音板(80)具有与第二分隔部(603)夹角小于90°的第二阻挡状态和与第二分隔部(603)夹角大于90°的第二避让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旁通全热交换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阀(7)包括设置在新风曲折通道转折端口的第一外框架(72)、设置在该第一外框架(72)中的第一叶片(73)以及驱动第一叶片(73)开合的第一驱动机构(74); 所述第二风阀(8)包括设置在回风曲折通道转折端口的第二外框架(82)、设置在该第二外框架(82)中的第二叶片(83)以及驱动第二叶片(83)开合的第二驱动机构(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47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件生产方法
- 下一篇:自动变速箱油道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