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完全型人造底板造设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4151.3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杨勇;叶光祥;李健;张树标;曾凡珍;周凌波;钟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04;C22B5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苗苗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人造 底板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完全型人造底板造设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完全型底板无需打导流孔,而是通过巷道进路的形式将稀土母液引出,并且主巷道和进路底部都铺设有防水布,在矿体底部将防水布形成一个整体,从而避免了稀土母液的泄漏,避免了地下水氨氮超标的问题。将本发明的完全型底板应用于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浸矿工艺中,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稀土回收率,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完全型人造底板造设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含稀土花岗岩或火山岩经多年风化形成黏土矿物,解离出的稀土离子以水合离子或羟基水合离子吸附在黏土矿物上,被称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独特的、宝贵的、有限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提取工艺简单和放射性低等特点,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材料。
目前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的主要方法是原地浸矿工艺技术和堆浸工艺技术。堆浸工艺是在筑堆后的矿土表面灌注浸矿液,使之往下渗透,有选择地浸出矿石中的有用成分,并从堆底流出的稀土母液中回收有用成分的方法。堆浸工艺需要破坏植被、开挖山体,对环境破坏极大,只在规划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富含离子吸附型稀土的山体进行堆浸工艺开采。对于大多数山体,目前开采所采用的工艺是原地浸矿工艺,该工艺不需开挖山体,只在有矿部位按一定的孔网参数施工注液孔,注入浸矿液,然后在矿体底板处进行收液即可。在全覆式类型中,收液采用的是人造底板技术,具体是在矿体底板处设置巷道,并在巷道上打导流孔,通过导流孔和巷道回收稀土母液,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稀土母液泄漏,造成地下水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同时造成稀土回收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完全型人造底板造设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完全型人造底板不易泄漏稀土母液,可避免地下水氨氮超标,提高稀土回收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完全型人造底板,包括主巷道和设置在所述主巷道两侧的若干进路,以及铺设在所述主巷道和进路底部的防水布;
所述主巷道位于矿体底板的中间位置处,且贯穿矿山山体;所述主巷道内,沿主巷道长度方向设置有集液沟,集液沟内铺设有主管路;
所述进路的一端与主巷道连通,另一端位于矿体边界处;每条进路中,沿进路的长度方向设置集液沟,集液沟内铺设有支管路,所述支管路用于将进路中的稀土母液引入主巷道中的集液沟中。
优选的,所述进路和主巷道垂直;所述主巷道两侧的进路对称设置;所述主巷道单侧的进路铺设密度为1.0~1.2m/条。
优选的,所述主巷道的单侧的进路,以5~10条进路为一组,每组内相邻两条进路之间还设置有隔板;相邻两组进路的距离为5~6m。
优选的,所述主巷道的两端的标高高于主巷道中间位置的标高;从主巷道的任意一端到主巷道中间位置处的坡度独立地为5~6‰。
优选的,所述主巷道内设置有若干支架和防护梁,单个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护立柱和一个顶梁,所述防护梁架设在相邻支架的顶梁之间。
优选的,所述防水布与主巷道和进路中的集液沟底部贴合,且所述主管路和支管路设置在集液沟内的防水布表面;所述支管路为钻孔麻花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离子型稀土矿完全型人造底板的造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矿体底板中间位置开挖主巷道,将山体挖通;
在主巷道两侧挖掘进路,进路的一端与主巷道接通,另一端位于矿体边界处;
在进路内挖掘集液沟,并铺设防水布和支管路,在主巷道内挖掘集液沟,并铺设防水布和主管路。
优选的,所述主巷道挖掘完成后,还包括在主巷道内设置支架与防护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4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韧性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