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ZnO/PEDOT/Hf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4135.4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4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祥;李竹新;石增良;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5/327 | 分类号: | H01S5/327;H01S5/32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zno pedot hf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ZnO/PEDOT/HfO2/p‑GaN的紫外激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二极管包括:n‑ZnO纳米棒、p‑GaN薄膜、PEDOT薄膜、HfO2薄膜、PMMA保护层和金属电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磁控溅射法在p‑GaN薄膜上沉积一定厚度的HfO2薄膜,然后在HfO2薄膜上旋涂PEDOT薄膜,再旋涂分散了ZnO纳米棒的乙醇溶液,加热烘干,旋涂PMMA保护层,至PMMA保护层漫过n‑ZnO纳米棒,加热使PMMA保护层凝固,然后利用氧等离子体刻蚀,将PMMA保护层刻蚀至n‑ZnO纳米棒露出,分别在p‑GaN薄膜和n‑ZnO纳米棒上制备金属电极,构成完整的器件。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界面处的光学损耗,增加载流子注入效率,实现电场驱动下的紫外激光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n-ZnO/PEDOT/HfO2/p-GaN的紫外激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激光器具有模式体积小、阈值低以及尺寸小等优势,在显示、检测、生物、通讯以及光互联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然而,传统的纳米激光器普遍存在光学增益差、损耗大的问题。因此,有效地限制光场,提高增益,减少损耗是一个基本和关键的思想。在光泵浦纳米激光器中,人们通过构建MIS结,引入表面等离激元,以及核壳结构等方法来限制光场,提高增益,实现了很明显的光约束作用,并且成功突破衍射极限。如ZnO/SiO2/Au、ZnO/G、ZnO/Al等。虽然在光泵浦纳米激光器中能够有效的限制光场,但是在电泵浦激光器中,不仅要考虑光场的局域,更要兼顾载流子传输和界面接触问题。因此即使ZnO纳米激光器在光泵浦领域硕果累累,但是由于得不到稳定的p-ZnO,基于经典量子阱结构设计和制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的道路被阻断,很难实现良好的ZnO电泵浦激光,特别是小尺寸的电泵浦激光器。
p-GaN不仅具有相同的纤锌矿结构和相似的电子性质,也具有成熟的p型掺杂技术,是代替p-ZnO的理想材料。然而,ZnO与GaN在370-400nm的增益谱范围内具有相似的折射率。低折射率对比度会导致很难获得高束缚因子,同时这也会造成较高的腔损耗。因此,ZnO/GaN界面处的损耗极大的限制了ZnO基紫外发光器件的性能。此外,不良的电学接触和能级结构也会对载流子的传输造成严重阻碍。因此,使用一种或多种相对于ZnO纳米腔,折射率低得多、能与之形成完美电学接触且能级匹配的材料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ZnO/PEDOT/HfO2/p-GaN的紫外激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界面处的光学损耗,增加载流子注入效率,实现电场驱动下的紫外激光行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ZnO/PEDOT/HfO2/p-GaN的紫外激光二极管,包括:n-ZnO纳米棒、p-GaN薄膜、PEDOT薄膜、HfO2薄膜、PMMA保护层和金属电极;首先在p-GaN薄膜上溅射一层HfO2薄膜,然后依次旋涂PEDOT薄膜、n-ZnO纳米棒和PMMA薄膜,再将PMMA保护层刻蚀至n-ZnO纳米棒露出,最后在p-GaN薄膜和n-ZnO纳米棒上制备金属电极,最终构成完整的器件。
优选的,ZnO纳米棒,直径为400~800nm,长度为5000~15000nm。
优选的,HfO2薄膜厚度为5~20nm。
优选的,PEDOT薄膜厚度为20~40nm,折射率为1.4~1.6。
优选的,金属电极为Au电极,位于ZnO和GaN表面,厚度为20~60nm。
相应的,一种基于n-ZnO/PEDOT/HfO2/p-GaN的紫外激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4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