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化船坞的连续模拟和快速搭载的造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0113.0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4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戴小明;郑登勇;赵李君;邹剑峰;徐志权;许谊;李华鹏;杜伟;邱炎旺;罗玖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00 | 分类号: | B63B7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帮专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4 | 代理人: | 喻振兴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化 船坞 连续 模拟 快速 搭载 造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化船坞的连续模拟和快速搭载的造船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步骤;实物模型构建步骤;连续模拟搭载分析步骤:以搭载基准段和多个待搭载总段中的第一个搭载总段为基础实现首个相邻环段模拟得到第一模拟搭载结果,将该模拟搭载结果导入多个待搭载总段的第二个搭载总段进行模拟搭载比对得到第二模拟搭载结果,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最后一个搭载总段的模拟搭载比对;模拟报告编制及预修步骤;搭载步骤。本发明实现多个总段连续模拟吊装搭载,通过多个总段模拟搭载可以同进直观分析多个总段搭载状态;对于可能出现问题提前对多个总段搭载方案进行联动调整,模拟精度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化船坞的连续模拟和快速搭载的造船方法。
背景技术
船坞作为船厂的核心资源,其使用效率决定了船舶的建造质量和生产效率,对船企的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搭载是提高船坞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往船坞搭载都是原先使用是二维平面搭载坐标系,通过分别测量高度、测量半宽及平齐度,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搭载精度不高且不安全,达不到快速造船、精益造船的要求。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201066189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快速搭载的造船方法,具体包括:建立实际搭载的船坞三维坐标系;船舶理论三维坐标系与搭载的船坞三维坐标系相关联;进行分段无余量建造;将分段设计模型与实测分段三维数据对比分析,对问题数据进行整改;分段理论三维坐标系与分段实测三维坐标系相关联;将整改好的数据导入DACS软件中进行模拟搭载分析,提前处理合拢口余量与结构对合错位;根据三维搭载定位数据进行实际搭载;本发明通过运用船坞三维坐标系,达到了快速搭载、精益造船的目的;但是,该方法是通过对分段分别进行实际和理论模型的模拟分析,然后实现分段的搭载,就像拉枪栓单发的步枪一样,每个分段的误差的累加将会导致最后整体误差的增加,分段之间没有连续模拟分析,各个分段模拟误差不能通过与下一段模拟分析时有效的消除,即采用现有这种方法精确度不高,而且因为是分段分别进行模拟搭载分析也会降低整体的效率;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船坞的连续模拟和快速搭载的造船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数字化船坞的连续模拟和快速搭载的造船方法,所述的造船方法包括:
数据采集步骤:采集搭载基准段和多个待搭载总段的数据;
实物模型构建步骤:将搭载基准段和多个待搭载总段的实测数据和理论模型进行关联和三维分析,构建各自的实物模型;
连续模拟搭载分析步骤:以搭载基准段和多个待搭载总段中的第一个搭载总段为基础实现首个相邻环段模拟得到第一模拟搭载结果,将该模拟搭载结果导入待搭载总段的第二个搭载总段进行模拟搭载比对得到第二模拟搭载结果,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最后一个搭载总段的模拟搭载比对;
模拟报告编制及预修步骤:编制搭载基准段和待搭载总段实物模型之间的模拟搭载报告,并根据报告提前按照相关工艺处理待搭载总段预修方案;
搭载步骤:根据预修后的模拟报告确定定位工艺要求进行实际搭载。
所述连续模拟搭载分析步骤具体包括:
首个相邻段模拟:导入基准段实物模型作为基座,再导入待搭载总段中的第一个搭载总段实物模型,通过数字化船坞三维坐标系进行关联,实施基准段和第一个搭载总段实测模型模拟搭载比对,得出两者搭载后出现的精度不良点,并确定预修工艺方案和定位方案,得到第一个搭载总段的坞内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0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