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隧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3179.7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夏丹杰;张嘉峻;杨晓宇;奉泽熙;陆强;刘稳;洪翔;李元元;陈志刚;周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能源 有轨电车 隧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隧道结构,包括隧道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主体结构的顶部具有敞开的排氢洞口和支撑结构,所述隧道主体结构的内腔通过敞开的排氢洞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本发明提出一个新颖的结构形式,利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多,一旦发生泄露能迅速向上逃逸的特点,模拟氢能源有轨电车在室外的形式环境,隧道顶部采用敞开形式,仅保留必要的结构支撑,以确保在氢气发生泄露时能使之迅速逃逸到室外空气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氢能源有轨电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氢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已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布局的重点。多国政府已出台氢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路线图,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径。氢能源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能源列车,具备续航里程长、全线“无接触网”运行、“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显著的技术优势,是一种全新环保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类型,运用前景广阔。
氢能源有轨电车采用氢动力系统与钛酸锂电池供电,氢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子系统、储氢子系统、冷却子系统、DC-DC电源装置、动力电池和燃料池能量控制系统等。
氢气,作为易燃易爆气体,在极端情况下,储氢系统一旦发生破坏,会造成大量氢气泄漏,并引发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氢气本身密度小,在室外路段,能迅速逃逸到上层空气中,无需做任何土建设施的处理;但在地下路段,易造成氢气在隧道顶板的集聚,当氢气浓度在4%~75%之间时,遇到火花即可产生爆炸。为避免灾害发生,目前车辆禁止在地下段通行,不仅降低了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适应性,也不利于氢能源有轨电车此类新型的、清洁的交通制式的推广。
因此,在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敷设时,需尽量避免地下敷设,以防止氢气泄露时,在隧道内集聚氢气而无法及时排放,既而引发燃烧、爆炸等二次灾害。因而降低了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适应性。
因此,从增强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促进氢能源有轨电车的推广的影响方面而言,一种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隧道结构形式,在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应用便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隧道结构,提出一个新颖的结构形式,利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多,一旦发生泄露能迅速向上逃逸的特点,模拟氢能源有轨电车在室外的形式环境,隧道顶部采用敞开形式,仅保留必要的结构支撑,以确保在氢气发生泄露时能使之迅速逃逸到室外空气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隧道结构,包括隧道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主体结构的顶部具有敞开的排氢洞口和支撑结构,所述隧道主体结构的内腔通过敞开的排氢洞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隧道主体结构内行驶的氢能源有轨电车一旦发生氢气泄漏,可通过排氢洞口排放到室外大气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排氢洞口具有若干个。
进一步优选地,若干个所述排氢洞口沿隧道纵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排氢洞口包括洞口防护墙,所述洞口防护墙高出隧道的地面层。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隧道主体结构的上部,从侧墙向所述排氢洞口的斜上过渡处设有顶斜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隧道结构的内壁面采用清水混凝土装饰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隧道主体结构采用管廊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不透气的封闭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洞口防护墙之间通过所述支撑结构相连进行支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洞口防护墙与所述隧道主体结构之间通过所述支撑结构相连进行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31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