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00792.3 | 申请日: | 2021-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1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唐榕;郑浩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43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石龙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显示 面板 | ||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该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和形成于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或对地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至少一层力敏电阻材料层相连接,力敏电阻材料层挤压后由绝缘体或半导体变成导体。该阵列基板中的力敏电阻材料层挤压后由绝缘体或半导体变成导体,导电的力敏电阻材料层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连通,如此可以避免受压部位的液晶分子重排,从而可以避免产生刮痕亮度不均现象,最终提升该产品品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Trace Mura(压痕)可以理解为一种刮痕亮度不均现象,是指用硬质部件在显示器表面划刮后,在不破坏表面膜层的前提下,显示器上会沿着划刮位置的路线出现Mura(亮度不均)的现象,并且在短时间内Mura无法消失。Trace Mura产生的原理是当显示面板受到压力时,受压位置倾角较大的液晶分子挤压重新排列,使光透过率发生变化,当压力撤销后,重新排列的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力下无法在短时间内回到原始的位置,从而影响显示效果,最终会影响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旨在解决如何降低Trace Mura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衬底和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或对地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至少一层力敏电阻材料层相连接,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挤压后由绝缘体或半导体变成导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栅极,形成于所述衬底上;
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所述衬底上并覆盖所述栅极;
有源层,形成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
源漏极,形成于所述有源层上;
钝化层,形成于所述源漏极上;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钝化层上,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栅极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钝化层之间设有一层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栅极绝缘层之间设有一层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相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栅极,形成于所述衬底上;
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所述衬底上并覆盖所述栅极;
有源层,形成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
源漏极,形成于所述有源层上;
钝化层,形成于所述源漏极上;
色阻层,形成于所述钝化层上;
平坦层,形成于所述色阻层上;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同层,所述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上,通过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实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力敏电阻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硅半导体、导电聚合物、含导电材料的有机绝缘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聚合物选自聚噻吩类聚合物和聚苯胺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0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