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及其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9336.1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玮;李剑平;李诗豪;吕树光;杨雪晶;刘勇弟;汪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8 | 分类号: | C02F1/38;C02F1/40;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流 分离 旋流器 及其 地下 水中 dnapls 应用 | ||
1.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包括:圆柱段(1)、圆锥段(2)、底流管(3)、内溢流管(4)、通径溢流管(5)、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6)、内溢流管出流口(7)、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底流口(9)和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其中,所述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包括:文丘里管前段(10)、渐缩段(11)、喉部(12)、渐扩段(13)、文丘里管后段(14)和喉部回流管(15);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6)与圆柱段(1)的上端外圆周呈水平切向相接,圆柱段(1)的下端与圆锥段(2)的上端相连接,圆锥段(2)的下端与底流管(3)的上端相连接,通径溢流管(5)位于圆柱段(1)中,内溢流管(4)位于通径溢流管(5)中,通径溢流管(5)和内溢流管(4)的中心轴线与圆柱段(1)的中心轴线重合,内溢流管(4)的下端位于圆锥段(2)上部与通径溢流管(5)下部之间,通径溢流管(5)与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的轴线垂直,通径溢流管(5)位于圆柱段(1)上方,且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与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15)相连接,内溢流管(4)与内溢流管出流口(7)同轴,内溢流管出流口(7)位于通径溢流管(5)上方,文丘里管后段(14)与聚结破乳双歧管相连接;溢流引流文丘里管除喉部回流管(15)外的其他部件的中心轴线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聚结破乳双歧管管路内部填充有亲油疏水类聚结材料,且其分支管路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与通径溢流管(5)外圆周呈水平切向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段(1)的高度为圆柱段(1)直径的1.2-2倍,通径溢流管(5)直径为圆柱段(1)直径的0.6-0.8倍,内溢流管(4)和底流管(3)的直径为圆柱段(1)直径的0.2-0.5倍,圆锥段(2)的锥角在1.5-6°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内溢流管(4)插入圆柱段(1)的深度为圆柱段(1)直径的0.4-0.9倍,通径溢流管(5)插入圆柱段(1)的深度为内溢流管(4)插入圆柱段(1)深度的0.4-1.5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中圆柱段(1)、圆锥段(2)、底流管(3)、内溢流管(4)和通径溢流管(5)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夹角在0-90°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引流文丘里管中文丘里管前段(10)、渐缩段(11)、喉部(12)、渐扩段(13)和文丘里管后段(14)的中心轴线与旋流器中圆柱段(1)、圆锥段(2)、底流管(3)、内溢流管(4)和通径溢流管(5)的中心轴线之间夹角在0-90°之间。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其中,所述旋流器单个使用或并联使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旋流器安装于承压罐体中,旋流器的中轴线与承压罐体的轴线平行;承压罐体内设置有隔板,用于固定旋流器和划分液相储存体积;承压罐体上设置有混合液进口、轻相出口和重相出口。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旋流器倒置安装于承压罐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3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