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力量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8959.7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5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文;奚伟涛;袁一帆;付强;唐天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云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6 | 代理人: | 熊曦;陈婉鹃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力量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力量测量方法,涉及智能健身领域,包括:设定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的测量参数,获得初始测量参数;基于初始测量参数,待测用户开始在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上进行测试,并第一次完成测试动作;待测用户共计在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上完成N次所述测试动作,每次所述测试动作完成后均获得对应的动作信息,每完成一次所述测试运动后,均根据上一个已完成的所述测试运动的所述动作信息对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的所述测量参数进行更新,并根据更新后的所述测试参数进行下一次所述测试动作;基于N次所述测试动作对应的动作信息计算获得待测用户的最大力量信息,本方法能够安全、高效且准确的测量获得用户的最大力量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健身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力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的工作原理为: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中包括电机、差速器、支臂、拉绳以及相应的控制器、电路及配件,电机输出轴与差速器之间连接有皮带,拉绳一端与差速器连接,拉绳另一端沿着支臂行进后连接相应的拉环或其他健身配件,用户在健身时可以通过拉动拉绳进行锻炼,也可以利用支臂进行锻炼,拉绳通过差速器及皮带带动电机运动,电机通电时产生输出力矩即阻力,用户拉动拉绳需要克服电机的输出力矩,进而实现了用户进行力量训练的目的。
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的锻炼方式是用户拉动拉绳需要克服电机的输出力矩进行力量训练,每个用户的力量水平不一样,因此采用统一的力量参数进行训练则不适用于所有用户,因此,有必要对用户的力量水平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用户的实际力量水平进行锻炼,进而实现安全及高效的锻炼。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对用户力量水平的测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力量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力量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定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的测量参数,获得初始测量参数;
基于所述初始测量参数,待测用户开始在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上进行测试,并第一次完成测试动作;
所述待测用户共计在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上完成N次所述测试动作,每次所述测试动作完成后均获得对应的动作信息,N大于或等于3;其中,每完成一次所述测试运动后,均根据上一个已完成的所述测试运动的所述动作信息对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的所述测量参数进行更新,并根据更新后的所述测试参数进行下一次所述测试动作;
基于N次所述测试动作对应的所述动作信息计算获得所述待测用户的最大力量信息。
其中,本方法的原理为:通过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来测量用户的力量信息,通过多次测量,且每次测量后根据前一次的力量测量结果对后一次的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的测量参数进行更新,逐渐逼近用户的真实最大力量参数,最终能够准确的获得用户的最大力量信息。
其中,本方法能够获得用户的真实最大力量信息,且获得过程是逐渐逼近,不是采用预估或较大力量去尝试,安全性较高,不会超过用户能够承受的力,在测量获得用户的最大力量后,用户后续在锻炼时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以用户的最大力量来进行锻炼能够保障锻炼的效率和效果。
优选的,本方法中的N次所述测试动作过程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测量参数,所述待测用户在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上第一次完成所述测试动作,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测量获得所述待测用户在第一次测试动作中的第一最大拉力和第一最大速度,并记录第一次测试动作的第一参数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最大拉力和所述第一最大速度更新所述初始测量参数获得第一测量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参数,所述待测用户在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上第二次完成所述测试动作,所述力量型智能健身器械测量获得所述待测用户在第二次测试动作中的第二最大拉力和第二最大速度,并记录第二次测试动作的第二参数信息,基于所述第二最大拉力和所述第二最大速度更新所述第一测量参数获得第二测量参数;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8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