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6205.8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5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传辉;闫树斌;沈莉芳;李惠英;罗权权;崔洋;黄碧漪;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31;F25B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散热 系统 | ||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吸收器、溶液泵、发生器、包括第一冷却水循环管道的冷凝器、第一冷水箱、第二冷水箱、节流阀、蒸发器、包括第二冷却水循环管道的充电桩、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和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被设置成用于控制所述溶液泵、所述充电桩、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和/或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其中,
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发生器分别通过浓溶液管路与稀溶液管路相连,所述稀溶液管路上设置有所述溶液泵,所述发生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吸收器相连,构成制冷循环回路;
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与第一冷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管道的出水口与第一冷水箱的进水口相连,构成第一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水循环回路进一步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与第一冷水箱的出水口之间或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管道的出水口与第一冷水箱的进水口之间;
所述蒸发器的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电磁三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水箱的出水口和所述充电桩的冷却水管道的出水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冷却水管道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电磁三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水箱的进水口和所述充电桩的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相连,构成充电桩冷却回路,所述充电桩冷却回路进一步包括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之间或所述蒸发器的冷却水管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之间;
其中,第一冷水箱和第二冷水箱是地埋冷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停车库,所述停车库包括停车区域和设置于停车区域上方的太阳房区域,所述充电桩设置于所述停车区域内,所述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太阳房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导风管道和设置于所述导风管道内部的导风风机,所述导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桩相连,所述导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太阳房区域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柜被设置成用于控制所述导风风机和所述冷却循环泵交替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房区域的顶部设置有玻璃盖板,所述太阳房区域与所述停车区域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和/或所述太阳房区域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柜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被设置成用于为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供电,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板、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相连的光伏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和所述光伏控制器相连的蓄电池和与所述蓄电池相连的电源,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太阳房区域内部,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发生器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风机,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面积大于30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制冷工质对,所述制冷工质对为水/溴化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进一步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发生器之间的所述浓溶液管路与所述稀溶液管路上,所述热交换器用于使所述浓溶液管路与所述稀溶液管路发生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吸收器之间的所述浓溶液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箱和/或所述第二冷水箱所使用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范围为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62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