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集气导流装置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6127.1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殷桂权;陶建忠;王新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28;F01N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柴油机 处理 系统 导流 装置 工作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集气导流装置及工作方法,集气导流装置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中,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法兰、排气后处理SCR模块、出气端锥、集气导流装置以及第二连接法兰,集气导流装置包括出气尾管、集气导流支架、氮氧传感器以及支撑座;出气尾管与出气端锥固连,出气尾管的外周壁上具有一凹陷部,凹陷部上具有贯穿的安装孔,支撑座与安装孔匹配固连,氮氧传感器通过支撑座伸入出气尾管的内部;集气导流支架位于出气尾管的内部,集气导流支架与氮氧传感器的检测端相对应设置。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及工作方法实现了氮氧传感器测量值的准确性,保证了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排气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集气导流装置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尾气后处理技术是必须采用的技术手段,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能够满足国五及国六排放标准,SCR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尿素喷射系统将32.5%浓度的尿素水溶液雾化后喷入排气管中与发动机尾气混合,尿素水溶液经过热解和水解应生成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将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的氮氧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目前,为了满足整车对后处理装车匹配的要求,车机国六后处理器布置空间非常紧凑,特别是尿素混合空间变成了各后处理封装厂争相竞争的板块。
然而,相关技术中为了缩小空间结构,厂家对混合器和尾管的长度进行了压缩,与此同时带来了排气管上的氮氧传感器测量准确度低于目标值的问题,氮氧浓度测量值低于目标值,是由于氮氧传感器探头处排气的流速低于平均值,不能反映真实的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集气导流装置及工作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国六后处理排气管上的氮氧传感器的测量值低于目标值,提升测量的准确性,保证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集气导流装置,所述集气导流装置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中,所述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法兰、排气后处理SCR模块、出气端锥、所述集气导流装置以及第二连接法兰,所述排气后处理SCR模块内顺次连接有SCR载体以及ASC载体,所述ASC载体位于所述SCR载体靠近所述集气导流装置的一侧,所述集气导流装置包括出气尾管、集气导流支架、氮氧传感器以及支撑座;
所述出气尾管与所述出气端锥固连,所述出气尾管的外周壁上具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具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孔匹配固连,所述氮氧传感器通过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出气尾管连接,所述氮氧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所述出气尾管的内部;
所述集气导流支架位于所述出气尾管的内部,所述集气导流支架与所述氮氧传感器的检测端相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集气导流支架呈人字形,所述集气导流支架靠近所述排气后处理SCR模块的一侧呈开口状,所述集气导流支架包括支架第一端、支架第二端以及支架第三端;
所述支架第一端与所述氮氧传感器的检测端相对应设置,且与所述出气尾管的内壁固连;
所述支架第二端以及所述支架第三端均与所述出气尾管的内壁固连;
所述集气导流支架与所述出气尾管的轴线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集气导流支架上还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支架第一端,且与所述氮氧传感器的检测端相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集气导流支架上还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集气导流支架的中心部。
可选地,所述集气导流支架为一体冲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6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