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自适应供油系统和轨压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5968.0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思宇;宋睿智;黄见;胡湃;陈龙;张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达耐精密机电(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F02M65/00;F02D41/22;F02D4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玲玲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高压 自适应 供油 系统 控制 方法 | ||
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自适应供油系统,包括低压输油泵、低压压力传感器、高压泵、进油计量阀、燃油轨管、轨压传感器、轨压控制阀、供油控制单元。所述低压输油泵负责向高压泵内输送低压燃油;所述高压泵向燃油轨管内输送高压燃油;所述低压压力传感器负责监测输油泵出口压力;所述进油计量阀安装于高压泵上,负责对进入高压泵的低压燃油进行准确计量;所述轨压传感器和轨压控制阀安装于燃油轨管上,轨压传感器负责监测燃油轨管内的压力,轨压控制阀负责与高压泵一起协同控制燃油轨管内的压力;所述低压压力传感器和轨压传感器所监测到的压力信号输入给供油控制单元;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将执行信号输出给进油计量阀和轨压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满足国六及以上排放要求的高喷射压力柴油共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柴油机上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柴油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重要手段。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稳定的高压喷射以及完善的燃烧过程,还可以对喷油特性进行独立控制,使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都有极大的改善。
现有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包括高压泵、燃油轨管、喷油器、ECU、传感器等部件,燃油从油箱经燃油滤清器由低压输油泵输入高压泵,在柱塞腔内加压后送入到燃油轨管中,燃油轨管内的压力根据ECU发出的压力调节信号控制,燃油经高压油管输给喷油器,喷油器根据ECU发出的指令将燃油喷入柴油机的燃烧室。
但是,要实现满足未来更高更严格的排放要求,将采用更高喷射压力的燃油系统,并对喷射压力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压共轨系统需要燃油轨管具有更加稳定的轨管压力。现有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由高压泵与喷油器一起实现燃油轨管内的压力控制,要实现满足更高排放要求的轨压稳定能力难度较大,且实施起来标定工作量大、控制策略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满足高喷射压力的柴油机高压共轨自适应系统。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自适应供油系统,包括低压输油泵、低压压力传感器、高压泵、进油计量阀、燃油轨管、轨压传感器、轨压控制阀、供油控制单元。所述低压输油泵与高压泵连接,并负责向高压泵内输送低压燃油;所述高压泵与燃油轨管连接,并负责向燃油轨管内输送高压燃油;所述低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低压输油泵出口,负责监测输油泵出口压力;所述进油计量阀安装于高压泵上,负责对进入高压泵的低压燃油进行准确计量;所述轨压传感器和轨压控制阀安装于燃油轨管上,轨压传感器负责监测燃油轨管内的压力,轨压控制阀负责与高压泵一起协同控制燃油轨管内的压力;所述低压压力传感器和轨压传感器所监测到的压力信号输入给供油控制单元;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将执行信号输出给进油计量阀和轨压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可以柴油机电子控制单元进行通讯,作为子控制单元服务于柴油机的电子控制;部分情况下,供油控制单元也可作为柴油机的总的电子控制单元来实施对柴油机的电子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轨压控制阀通过球座密封的方式,密封球与密封座间采用合适的锥面密封角度,且球、座材质为使用添加元素改善其电磁特性和经过特殊热处理的软磁材料,将密封件所受液压力与轨压控制阀电磁力进行匹配,从而使柴油机高压共轨自适应系统能满足更高压力的需求,提升该系统适用范围。
一种采用柴油机柴油机高压共轨自适应供油系统控制燃油轨管压力的方法,具体是:设置在低压输油泵出油口的低压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燃油轨管上的轨压传感器将监测到的压力信号输入供油控制单元,供油控制单元依据输入信号所反映的压力条件做出判断,生成执行信号并输出给进油计量阀和轨压控制阀,进油计量阀控制进入高压泵的低压燃油量,轨压控制阀控制燃油轨管内燃油的泄油量。由此进行闭环控制,实现稳定燃油轨管内的压力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达耐精密机电(常熟)有限公司,未经思达耐精密机电(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5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