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0903.7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3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肖志明;樊霞;王石;索德成;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02;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秋梦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组织 受体 激动剂 残留 处理 方法 检测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及应用,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包括:向含有样品、内标物、缓冲液和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的第一混合液中插入超声探针,在700~1100W的输出功率条件下超声探针辅助酶解1~5min。本申请的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通过超声探针辅助酶解能够在5min内达到传统酶解16h的提取效率,大幅降低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时间,具有更高效、准确和便利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β-受体激动剂俗称“瘦肉精”,属于苯乙醇胺类药物,医学临床上主要用于扩张支气管和增加肺通气量,可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因其具有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功效,β-受体激动剂被大量非法用于动物养殖,以提高瘦肉率。此外,由于β-受体激动剂(特别是沙丁胺醇)对动物毛细血管具有显著扩张作用,使饲喂后动物在短时间内饮水量大增,达到类似于“注水肉”的效果。由于此类饲喂往往是在出栏或屠宰前,药物未经过充分代谢,导致残留量高,因而比养殖环节饲喂更加危险。我国早就公告禁止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用于畜禽养殖,随着多年来持续高压打击以及全国范围内生猪定点屠宰政策的实施,生猪“瘦肉精”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然而,经近些年曝光,发现“瘦肉精”非法使用有从生猪向反刍动物转移的趋势。
为对“瘦肉精”进行有效监控,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大量关于动物组织、尿液、血液和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的确证分析方法。研究显示β-受体激动剂易在肝脏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的作用下生成极性更强的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态,增加水溶性,从而有利于从尿液和胆汁中排出,这也被证实为β-受体激动剂主要的解毒和代谢途径。因此,目前针对动物组织、尿液、血液中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主要采用酶解结合固相萃取(Solid-PhaseExtraction,简称SPE)方法,但酶解时间往往长达16h以上,固相萃取时间也较长,特别是在对全国性“瘦肉精”监测大批量样品处理时,工作效率较低,纯手动操作带来的检测偏差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及应用,其能够快速且准确检测动物组织内是否含有β-受体激动剂及定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向含有样品、内标物、缓冲液和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的第一混合液中插入超声探针,在700~1100W的输出功率条件下超声探针辅助酶解1~5min。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方法,通过超声探针辅助酶解能够在5min内达到传统酶解16h的提取效率,大幅降低动物组织内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处理时间,具有更高效、准确和便利的特点。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样品的单元质量比≥85000units/g。
可选地,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的浓度≥400units/mL。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混合液的pH值为5~7。
可选地,第一混合液的pH值为5~6。
可选地,第一混合液的pH值为5.5。
在上述示例中,缓冲液用于将第一混合液的pH值调节至5~7。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示例中,完成上述酶解后制得第二混合液,向第二混合液中加入沉淀剂,并离心取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0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