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玻璃微流控芯片及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0525.4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1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勤;周天丰;李佳雨;崔雨涵;辛怡;魏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微流控 芯片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全玻璃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石英玻璃加工的透明玻璃顶盖(1)和玻璃底板(5),其中,
所述透明玻璃顶盖(1),其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这些贯通孔分别贯通于透明玻璃顶盖(1)的上下表面;
所述玻璃底板(5)的上表面,即玻璃底板(5)与透明玻璃顶盖(1)接触的表面,具有与透明玻璃顶盖(1)的各个贯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凹槽;凹槽之间开设有微流体通道(11),用于对样品进行三维流体聚焦;微流体通道(11)的深度与所述凹槽深度相同,微流体通道(11)的宽度应大于待测样品粒子的最大直径;
所述玻璃底板(5),从侧壁向内开设多个集成光纤通道,包括激发光纤通道(7)、荧光检测光纤通道(8)、侧向散射光检测光纤通道(9)、前向散射光检测光纤通道(10);所述每个集成光纤通道的前端内端面都加工为平面;
所述玻璃底板(5)上表面,开设具有双凹透镜形状凹槽,称为玻璃微透镜(6);激发光纤通道(7)的轴向垂直于鞘液入口(2c)和出液孔(4)之间的微流体通道(11),且与玻璃微透镜(6)的光轴重合;
透明玻璃顶盖(1)和玻璃底板(5)叠放在一起,使得透明玻璃顶盖(1)的贯通孔与玻璃底板(5)的相应凹槽对齐,并相互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玻璃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顶盖(1)开设的多个贯通孔分别作为鞘液入口、细胞入口、出液孔,其中:
鞘液入口,用于注入鞘液,实现三维聚焦;
细胞入口(3),用于注入细胞样品;
出液孔(4),用于鞘液和细胞样品的排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玻璃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入口(3)位于鞘液入口(2b)和鞘液入口(2c)之间;鞘液入口(2a)和出液孔(4)分别位于前三者的两侧;
当透明玻璃顶盖(1)和玻璃底板(5)叠放在一起,并相互密封,鞘液入口(2b)、细胞入口(3)、鞘液入口(2c)、出液孔(4)依次通过微流体通道(11)连通,鞘液入口(2a)通过左右对称布设的2条微流体通道(11),与鞘液入口(2c)和出液孔(4)之间的微流体通道(11)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玻璃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光纤通道,宽度0.16~0.6毫米,其中:
前向散射光检测光纤通道(10)与激发光纤通道(7)的轴向呈13°(m),距离鞘液入口(2c)和出液孔(4)之间的微流体通道(11)外壁0.25毫米(n)放置;
侧向散射光检测光纤通道(9)与激发光纤通道(7)的轴向呈-60°(o),距离鞘液入口(2c)和出液孔(4)之间的微流体通道(11)外壁0.12(p)毫米放置;
荧光检测光纤通道(8)与激发光纤通道(7)的轴向呈-120°(q),距离鞘液入口(2c)和出液孔(4)之间的微流体通道(11)外壁0.12毫米(r)放置。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玻璃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双凹透镜形状的玻璃微透镜(6),其曲率半径分别为0.3毫米(t)和-0.3毫米(s),整个玻璃微透镜(6)宽度为1.2毫米(u),深度0.18毫米,负曲率凹面距离鞘液入口(2c)和出液孔(4)之间的微流体通道(11)最近的侧壁距离0.76毫米(v),正曲率凹面距离激发光纤通道(7)的前端端面0.5毫米(w),用于将光纤发出的光聚焦到微流体通道(11)的径向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05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