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充气床用气囊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3862.0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2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倪张根;刘志翔;钱成聪;江雄知;周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多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08 | 分类号: | A47C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万小侠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充气 气囊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充气床用气囊制作工艺,包括原材料准备、部件加工、拉带贴装、拉带热接、一次冷却、腰带贴装、腰带热接、冷却成型工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制作方法通过先对气囊的结构进行改进,并配合改进后的气囊结构进行制作,从而方便了腰带的弯折,避免在弯折过程中出现弯折、断裂的情况,另外,在通过专用的拉带贴装设备、专用的腰带贴装设备的配合,使得拉带或腰带在与上囊面、下囊面进行贴合热接时,只需一次热接操作即可完成,方便了加工,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床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充气床用气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充气床利用空气无孔不入的特点,睡觉时使人体与睡床百分百吻合,人身体各部分均匀受力,从而克服了传统睡床因受力不均带来的血液循环障碍,在国外空气床又名健康床。充气床摆脱了传统家具笨重的缺陷,室内室外可以随意放置。充气床适用很多地方:如经常搬家的打工一族、家里来客临时铺床、办公室午休小睡、旅游露营等。充气床依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利用空气浮力能将人的身体均匀托持,实现睡床与人体紧密贴合,颈椎、腰椎、腿腕不再悬空,有利于尽快消除疲劳,为您创造自然、舒适、健康的优质睡眠。
目前,现有市场上使用中的充气床的气囊,其结构大体由上囊面、下囊面、腰带及拉带等几个组件共同组成,其中,上囊面与下囊面的外边沿通过一环形状或口字型状的腰带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上囊面、下囊面、腰带共同配合形成一个储气空腔,拉带有数个,并列置于储气空腔内,拉带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囊面、下囊面相固定。
在对上述的这种结构的气囊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缺陷:
首先,腰带通常采用的是环形状的设计或口字形状的设计或是其他类似的这种包围式结构,而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腰带在与上囊面、下囊面固定时,由于腰带的上下两个端面均为线型面,因此在进行热接前需要先将腰带的上下两个端面均向外翻折,从而形成一个平面,以方便与上囊面、下囊面相固定。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在进行加工时,在进行翻边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出现拉伸甚至断裂等不良现象,尤其是当腰带为口字型结构时,对于腰带的四个棱角处在进行翻边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断裂等现象,影响到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对腰带与上囊面、下囊面进行固定时,通常采用的是热接的方式,而在进行热接的过程中,由于腰带、上囊面、下囊面等结构都是软质材料,在进行热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将腰带与上囊面进行热接,再将热接后的腰带与上囊面整体与下囊面进行热接,整个过程需要分两步进行加工,非常的麻烦,而且由于腰带通常都是包围式结构,但是又由于腰带是软质材料,因此这种包围式结构的形状并不是很稳定的,在热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
最后,在对拉带与上囊面、下囊面进行固定时,通常采用的是热接的方式,而在进行热接的过程中,由于拉带、上囊面、下囊面等结构都是软质材料,在进行热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拉带与上囊面进行热接,再将热接后的拉带与上囊面整体与下囊面进行热接,整个过程需要分两步进行加工,另外,对于同一个气囊中的拉带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往往会有多个拉带,而每个拉带都需要分两步进行热接,整个热接过程需要分多个步骤进行,非常的麻烦,工作效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方便的智能充气床用气囊制作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充气床用气囊制作工艺,其创新点在于:气囊包括
一囊面,所述囊面包括上下依次分布的上囊面、下囊面,上囊面、下囊面的外边沿通过腰带的配合连接,所述腰带由内层超纤布层、外层TPU层共同组成,腰带整体呈口字型状,且腰带的四个棱角处均为弧形倒角,在各个弧形倒角处还均设置有一缺口,在缺口处还设置有一拼接片,所述缺口程V形状,相对应的拼接片也呈V字形状,该拼接片与腰带之间通过透明胶带粘接固定,所述上囊面与下囊面共同配合形成一个充气空腔,在腰带上安装有与充气空腔相连通的气嘴;
一置于充气空腔中的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数个并列分布的拉带,所述拉带由内层超纤布层、外层TPU层共同组成,其中,TPU层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囊面、下囊面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多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多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38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销轴管道支座
- 下一篇:一种精控防撞缓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