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4146.6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雷;陈城彬;张先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3/14;F24F11/79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旭超 |
地址: | 3153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外壳体(1)、第一风向引导板(2)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
所述外壳体(1)包括形成与外壳体(1)内的送风通道(11)和设置于外壳体(1)外侧壁上并与送风通道(11)连通的出风口(12);
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处,并通过外壳体(1)上的第一旋转轴旋转;
所述第二风向引导板(3)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通道(11)内,并通过外壳体(1)上的第二旋转轴旋转;
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包括前板(21)和后板(22);
所述空调器具有柔风感模式,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对部分出风口(12)进行遮挡,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和下内壁(112)方向延伸;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五夹角,第五夹角的角度为e,e的范围为60°≤a≤65°,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七夹角,第七夹角的角度为g,g的范围为100°≤a≤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风向引导板(2)旋转打开出风口(12)时,前板(21)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形成送风空隙,且后板(22)的尾端仍靠近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为a,a的范围为50°≤a≤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为b,b的范围为140°≤b≤1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前板(21)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的送风空隙距离为L1,L1的范围为14mm≤L1≤26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后板(22)的尾端与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距离为L2,L2的范围为2.5mm≤L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的前板(21)和后板(22)完全避让开出风口(1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三夹角,第三夹角的角度为c,c的范围为10°≤a≤13°;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出风口外侧延伸,第二风向引导板(3)内壁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六夹角,第六夹角的角度为f,f的范围为140°≤a≤1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的角度为d,d的范围为10°≤d≤1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前板(21)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的送风空隙距离为L3,L3的范围为50mm≤L3≤57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后板(22)的尾端与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距离为L4,L4的范围为12mm≤L4≤15mm。
10.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柔风感制冷或制热模式和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所述空调器在柔风感制冷或制热模式和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进行切换;
当所述空调器切换至柔风感制冷或制热模式时,第一风向引导板(2)旋转打开出风口(12)时,前板(21)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形成送风空隙,且后板(22)的尾端仍靠近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为a,a的范围为50°≤a≤65°,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为b,b的范围为140°≤b≤160°,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呈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方向延伸,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五夹角,第五夹角的角度为e,e的范围为60°≤a≤65°,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七夹角,第七夹角的角度为g,g的范围为100°≤a≤105°;
当所述空调器切换至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的前板(21)和后板(22)完全避让开出风口(1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三夹角,第三夹角的角度为c,c的范围为10°≤a≤13°,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的角度为d,d的范围为10°≤d≤17°,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出风口外侧延伸,第二风向引导板(3)内壁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六夹角,第六夹角的角度为f,f的范围为140°≤a≤1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41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