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63954.0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卢朝亮;陈平绪;叶南飚;吴亦建;左立增;陈延安;吴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12;C08L23/08;C08L71/02;C08K3/34;C08K3/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表面 粗糙 聚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丙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丙烯树脂50~85份,POE树脂5~30份,填料5~20份,聚乙二醇0.3‑1.5份,助剂0‑1份;其中,所述聚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1200g/mol;所述POE树脂按照ASTM D‑1238‑2013测试标准,在温度为190℃、负荷为2.16Kg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6g/10min。本发明通过选用具有较低重均分子量的PEG对聚丙烯进行改性,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同时具有高表面粗糙度和低光泽度,能够广泛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的通用塑料,因通过改性后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优秀力学性能及耐化学、高耐热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及汽车产品。表面粗糙的聚丙烯材料由于对光线具有强的散射作用,通常表现出低光泽度的特性,当其应用于汽车内饰时,可降低光线对于人眼的干扰,减缓视觉疲劳,因此低光泽聚丙烯材料在汽车内饰部品上的应用广泛;同时对于外饰件喷涂,表面粗糙的聚丙烯材料有利于形成材料表面与涂层之间部分的物理互锁,改善附着力,因此具有粗糙表面的聚丙烯聚合物在外饰上也有可观的应用需求。
中国专利CN102532774A、CN112375298A、CN109735008A等公开了聚丙烯材料实现低光泽的一些技术方案,其中CN102532774A通过添加消光剂苯乙烯-丙烯腈的交联共聚物实现,其消光剂为交联物,同时其与基材聚丙烯树脂的差异性较大,同时添加量高,难免存在分散不良、恶化材料物性及高成本的问题;CN112375298A则是采用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善了低光泽,但此类型配方与传统的汽车内外饰材料应用的材料规格相差过大,存在较大的推广使用问题;CN109735008A则是采用低光泽母粒,优选了低光泽的组分来实现了材料的低光泽,该方案实际上则仅仅是对POE及填料做了低光泽的优选。
可知,目前在聚丙烯材料低光泽改性上的技术手段较为单一,即通过添加交联组分或优选弹性体。因此,开发出一种同时具有高表面粗糙度和低光泽度的聚丙烯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聚丙烯材料低光泽改性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较高表面粗糙度和低光泽度,可广泛应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聚丙烯组合物在制备汽车内外饰件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聚丙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丙烯树脂50~85份,POE树脂5~30份,填料5~20份,聚乙二醇0.3-1.5份,助剂0-1份;
其中,所述聚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1200g/mol;所述POE树脂按照ASTM D-1238-2013测试标准,在温度为190℃、负荷为2.16Kg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6g/10min。
本发明通过选用具有较小重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对聚丙烯进行改性,由于PEG的存在促进了增韧剂(POE树脂)的成球性,以及PEG自身在材料表面富集后形成低收缩的微球,促进聚丙烯表面形成连续的粗糙形貌,从而提高了材料表面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材料因此可以呈现出低光泽的特性,同时根据机械互锁理论,构造的表面粗糙形貌有利于改善材料的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3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