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活体检测的车辆解锁及启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2889.X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9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冷真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7C9/00;B60R25/10;B60R25/2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活体 检测 车辆 解锁 启动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活体检测的车辆解锁及启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响应于检测到PEPS按钮被触发时,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活体检测;若活体检测不通过,则继续锁定车辆,并提示检测失败;若活体检测通过,则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若人脸识别特征与预设的人脸识别特征相匹配,则开启车门,否则,继续锁定车门;响应于检测到车内一键启动开关被触发时,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活体检测,若活体检测不通过,则继续锁定车辆,并提示检测失败;若活体检测通过,则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如果人脸识别特征与预设的人脸识别特征相匹配,则启动车辆,否则,禁止启动车辆。本发明安全性较高,实用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活体检测的车辆解锁及启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2D摄像头的人脸识别方案,存在缺陷如下:
(1)不能防止图片的攻击,安全性低,例如他人可以通过车主的照片来进行识别并解锁车辆;
(2)不能在多人脸及复杂环境下进行工作,实际工况中使用性差;
(3)不具备车辆启动与车辆解锁功能的权限区分,场景适用性差,例如针对只需要开启车门拿放物品,但不会驾车的人员,安全性不够。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活体检测的车辆解锁及启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活体检测的车辆解锁及启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它的安全性较高,实用性较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活体检测的车辆解锁及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车外解锁车辆:
响应于检测到左前门的PEPS按钮被触发时,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活体检测;若活体检测不通过,则继续锁定车辆,并提示检测失败;若活体检测通过,则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如果人脸识别特征与预设的人脸识别特征相匹配,则开启车门,否则,继续锁定车门,同时记录第一失败次数;
车内启动车辆:
响应于检测到车内一键启动开关被触发时,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活体检测,若活体检测不通过,则继续锁定车辆,并提示检测失败;若活体检测通过,则获取使用者的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如果人脸识别特征与预设的人脸识别特征相匹配,则启动车辆,否则,禁止启动车辆,同时记录第二失败次数。
可选地,在进行人脸识别特征检测过程中,首先检测人脸的数量,判断人脸的数量是否等于1,若大于1,结合人脸图像成像质量及视线方向,对人脸进行锁定,并提取相应的人脸特征,然后再将人脸识别特征与预设的人脸识别特征相匹配,若等于1,则直接提取人脸特征,并将人脸识别特征与预设的人脸识别特征相匹配,若无人脸,则发出无人脸提示。
可选地,还包括注册人脸:
输入具有人脸的图片,并设置人脸对应的时间权限和使用权限,并在得到车主授权后存储该人脸信息以及对应的时间权限和使用权限;
所述权限分为低权限和高权限,所述低权限为具有车外解锁车辆的权限,所述高权限为具有车外解锁和车内启动车辆的权限。
可选地,在检测到第一失败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时,系统自动锁定,并发送报警信息至车主绑定的手机。
可选地,在检测到第二失败次数超过第二预设次数时,系统自动锁定,并发送报警信息至车主绑定的手机。
第二发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活体检测的车辆解锁及启动系统,包括:
PEPS按钮;
车内一键启动开关;
PEPS控制器,用于检测PEPS按钮和车内一键启动开关的触发信号,并在检测到左前门的PEPS按钮和车内一键启动开关的其中任一被触发时,发出活体检测激活信号,该PEPS控制器分别与PEPS按钮和车内一键启动开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8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