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2809.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钱晓军;周俊生;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南师大科技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B63B22/00;B63B22/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于忠洲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水质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包括圆筒形壳体、线缆收放机构、水质检测单元、航行驱动机构、协调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太阳能充电机构;航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航行驱动单元;协调控制模块用于分别对线缆收放机构、水质检测单元以及两个航行驱动单元进行协调控制。该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利用线缆收放机构能够对水质检测单元进行悬吊高度调节,从而在检测点位置处进行不同深度处的水质进行检测,使得各个检测点位置处水质检测全面,而在航行时将水质检测单元拉回圆形底部凹陷内,降低水质检测设备的航行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质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而饮用水多数都是从现有的河湖中进行取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对饮用水的取水源进行实时检测,从而确保饮用水的水源质量。目前,现有的河湖水质检测还是依赖于人工开船进行定点检测,在检测点较多的情况下,这种检测方法不仅检测效率低,而且每次巡检都至少需要耗费2-3个人工才能完成。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水质巡检,满足水质实时检测的需要,且无需人工直接参与巡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水质巡检,满足水质实时检测的需要,且无需人工直接参与巡检。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包括圆筒形壳体、线缆收放机构、水质检测单元、航行驱动机构、协调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太阳能充电机构;
线缆收放机构、协调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均安装在圆筒形壳体内;水质检测单元的传感器线缆安装在线缆收放机构上,由线缆收放机构通过传感器线缆对水质检测单元的悬吊高度进行调节,由水质检测单元对检测点处不同水深位置进行水质检测;在圆筒形壳体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圆形底部凹陷,由圆形底部凹陷对水质检测单元进行收纳存储;
航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航行驱动单元,且两个航行驱动单元对称式安装在圆筒形壳体的左右两侧下部;协调控制模块用于分别对线缆收放机构、水质检测单元以及两个航行驱动单元进行协调控制;电源模块用于分别为协调控制模块、线缆收放机构、水质检测单元以及两个航行驱动单元供电;太阳能充电机构安装在圆筒形壳体的顶部,用于为电源模块充电。
进一步的,协调控制模块包括线路板以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控制器、存储器、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陀螺仪;线路板安装在圆筒形壳体内;控制器分别与存储器、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陀螺仪电连接,并由控制器对线缆收放机构、水质检测单元以及两个航行驱动单元进行协调控制;电源模块分别为控制器、存储器、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陀螺仪供电。
进一步的,水质检测单元包括水流稳定围挡、十字形支架、对接限位柱以及各个水质传感器的传感头;十字形支架固定安装在水流稳定围挡的下侧围挡口处,对接限位柱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十字形支架的中心处;各个水质传感器的传感头分布式固定安装在水流稳定围挡的内侧圆周面上;传感器线缆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对接限位柱的上端上,且各个水质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线缆与对应的各个传感头电连接;电源模块为各个水质传感器供电。
进一步的,在圆形底部凹陷的内顶部中心处竖向安装有一根中心套管,并在中心套管的外壁上沿径向伸出设置有各根弹性刷杆,并在各根弹性刷杆上均分布设置有用于清理传感头的清理刷毛;传感器线缆贯穿中心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南师大科技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未经苏州南师大科技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