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盲孔检测结构及盲孔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2317.1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7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二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范旋锋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结构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盲孔检测结构及盲孔检测方法,该盲孔检测结构包括基板、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和孔偏检测部,基板设有串联连接的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第三盲孔设有若干个,且第一盲孔经第三盲孔电连接于第二盲孔,第一检测点经电阻电连接于第一盲孔,第二检测点电连接于第二盲孔,孔偏检测部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本申请在检测设于基板的盲孔质量时,检测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间的阻值,若该阻值大于电阻的阻值,则确定盲孔的孔底、孔肩或侧壁出现异常,若该阻值小于电阻的阻值,则确定盲孔产生偏位,该盲孔检测结构能够同时检测盲孔的孔偏、孔底、孔肩及侧臂的异常,基结构简单、占用基板面积小、检测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盲孔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盲孔检测结构及基于该盲孔检测结构的盲孔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PCB板上制作盲孔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孔质量问题,例如,盲孔产生异常或者盲孔产生偏位,盲孔产生异常通常导致微断或者微开路状态,盲孔产生偏位通常导致短路状态,导致批量PCB板的市场问题。因此,在PCB板的生产中,通常需要对设于PCB板的盲孔进行检测,以提高PCB板的质量。
但是,现有的对PCB板盲孔进行检测的盲孔检测结构,其结构复杂,占用基板面积大、检测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盲孔检测结构,该盲孔检测结构占用基板面积小、结构简单。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盲孔检测结构包括基板、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和孔偏检测部,基板开设有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三盲孔,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电连接于串联连接的第三盲孔的两端;第一检测点经电阻电连接于第一盲孔,第二检测点电连接于第二盲孔,孔偏检测部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在检测基板上的盲孔质量时,检测出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间的阻值,再将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间的阻值与电阻的阻值进行对比,以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基板盲孔的质量,进一步地,若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间的阻值大于电阻的阻值,则确定盲孔的孔底、孔肩或侧壁出现异常,若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间的阻值小于电阻的阻值,则确定盲孔产生偏位,该盲孔检测结构能够同时检测盲孔的孔偏、孔底、孔肩及侧臂的异常,基结构简单、占用基板面积小、检测效率高。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孔偏检测部包括导电检测孔和导电线路层,导电线路层设置于基板内,且导电线路层内设有绝缘区域,导电检测孔开设于基板并位于导电线路层的绝缘区域内,导电检测孔与导电线路层间具有预设间距的绝缘区域,使得导电检测孔和导电线路层为两个不导通的网络,导电线路层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点,导电检测孔电连接于第二检测点。当检测出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间的阻值小于电阻的阻值时,表明导电检测孔与导电线路层间短路,则说明导电检测孔产生了偏斜状况,进而说明盲孔产生孔偏状况,该盲孔的孔偏检测方式简单,效率高。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区域为环形,导电检测孔为圆形孔,且圆形孔与环形的绝缘区域为同心圆,导电检测孔与导电线路层间的预设间距为W,W0。本实施例将导电检测孔与绝缘区域设为同心圆,使得导电检测孔在各方向上与导电线路层的间距均相同,进而使得孔偏检测结果更准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阻为贴片电阻,贴片电阻的阻值大于或等于0.1Ω。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盲孔检测结构还包括加压装置,加压装置用于对基板设有盲孔的区域施加夹持力或按压力,或者加压装置也可以用于对整个基板施加夹持力或按压力。本实施例通过对基板加压以激发不可靠的盲孔连接造成的阻抗变化,通过阻抗变化来判定是否风险PCB板,以提高基板的质量检测效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加压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加压部,支撑部和加压部用于夹持基板设有盲孔的区域,或者支撑部和加压部也可以用于夹持整个基板,以激发基板不可靠的盲孔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加压装置包括加压部,加压部用于按压基板设有盲孔的区域,使基板呈弯曲状态,以激发基板不可靠的盲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未经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