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制造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0302.1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庄;邓琪;段珍华;吕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E02B5/02;E02B13/00;E02B3/16;C04B28/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再生 防水 混凝土 排水渠 机构 制造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机构呈敞口凹槽结构,所述排水渠机构由上至下包括有若干个板层单元,所述板层单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板层(1)及第二板层(2),所述第一板层(1)与第二板层(2)之间设有第一防渗层(3),所述第一板层(1)沿渠道方向的两端上设有多个连接槽(4),所述连接槽(4)下方的第二板层(2)上设有多个第一栓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机构设有后浇带(10),所述后浇带(10)由第一板层(1)相对于第二板层(2)沿渠道方向缩进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层(1)及第二板层(2)内设有钢筋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4)的槽眼相对于所述第一板层(1)的端面内缩进,相邻所述连接槽(4)之间保持间隔,所述槽眼上设有多个钢筋网外伸段(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层单元沿垂直于渠道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且向外延伸部分设有固定部件(7)。
6.一种用于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钢筋网后采用再生防水混凝土浇筑成型,以提供第一板层(1);
2)在第一板层(1)上铺设第一防渗层(3)后,再设置钢筋网后采用再生防水混凝土浇筑成型,以提供第二板层(2);
3)在第二板层(2)沿渠道方向的两端上设有多个连接槽(4),所述连接槽(4)下方的第二板层(2)上设有多个贯穿第一防渗层(3)的第一栓孔(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排水渠机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层(1)及第二板层(2)中浇筑的再生防水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配制RC25以下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防水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取为50%-100%,所述RC25再生防水防水混凝土配合比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配置成分:
水泥250-280份;
粉煤灰60-70份;
水125-130份;
砂600-715份;
天然粗骨料595-605份;
再生粗骨料595-1200份;
减水剂3-4份;
防水剂0.1-0.2份。
8.一种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渠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排水渠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渠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排水渠机构之间设有固定板件(8),所述固定板件(8)设于相邻排水渠机构的对应连接槽(4)中且覆盖连接槽(4)下方的第一栓孔(5),所述固定板件(8)设有与第一栓孔(5)相对应的第二栓孔(9),所述固定板件(8)上设有第二防渗层。
10.一种装配式再生防水混凝土渠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制造获得的排水渠机构沿渠道方向依次连接,相邻所述排水渠机构之间经对应连接槽(4)下方的第一栓孔(5)与固定板件(8)连接以实现拼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3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损耗面料印染工艺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无人机巡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