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洋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9639.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虎;吴晓莲;张波;徐旭敏;张文斌;邬培培;向淼;闻静;张明杰;徐宜兵;杜鲁辉;童琛;郭宇枫;杨乃馨;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23/62 | 分类号: | B63B23/62;B63B23/48;B6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洋 | ||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洋船。本发明提供的远洋船,包括:船体和救生艇,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和设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船舷;第一甲板与第二甲板之间设置有艇舱,艇舱开设有舱门,舱门设置于船舷,救生艇设置于艇舱内。救生艇设置于艇舱内,艇舱对救生艇起保护作用,使救生艇及其附属机构不受风浪破坏,同时艇舱设置在第一甲板与第二甲板之间,不占用第一甲板的表面,提高第一甲板的表面使用面积,救生艇需要使用时,只需打开船舷上的舱门,即可将救生艇由舱门释放入水,救生艇释放方便,利于安全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洋船。
背景技术
救生艇为从弃船时起能维持遇险人员生命的艇,是船舶的主要救生载具。SOLAS公约及《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要求客船应能在发出弃船信号后,船上人员集合在指定的集合站,从开始登乘救生艇撤离起30分钟内,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后降落水面。这就要求救生艇的存储位置和释放方式必须安全快捷,但目前船用救生艇艇架是以设备单体的形式存放在甲板表面,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甲板面积,且救生艇及其附属机构极易受风浪破坏,遇到风险时,释放救生艇耗时长,不利安全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洋船,以解决救生艇存放在甲板上,占用了大量的甲板面积,且救生艇及其附属机构极易受风浪破坏,同时释放救生艇耗时长,不利安全救生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远洋船,包括:船体和救生艇,所述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和设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船舷;
所述第一甲板与所述第二甲板之间设置有艇舱,所述艇舱开设有舱门,所述舱门设置于所述船舷,所述救生艇设置于所述艇舱内。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远洋船还包括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设置于所述艇舱内,用于回收和释放所述救生艇。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收放装置包括伸缩吊艇架,所述伸缩吊艇架上设置有吊钩,所述救生艇上设置有与所述吊钩配合的吊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艇舱内设置有与所述救生艇配合的滑道;
所述救生艇沿所述滑道进出所述艇舱。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道呈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舱门的一端低于远离所述舱门的一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艇舱还包括底板、顶板、与所述舱门相对的后板和位于所述舱门两侧的侧板,所述舱门、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围成有容纳腔,所述救生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伸缩吊艇架连接于所述顶板,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侧板,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道位于所述伸缩吊艇架的下方;
所述伸缩吊艇架、所述滑道和所述底板三者相互平行。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甲板位于所述第二甲板的上方,且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甲板一体成型,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甲板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远洋船还包括开关门装置,所述开关门装置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舱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舱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远洋船还包括第三甲板,所述第三甲板位于所述第二甲板的下方;
所述第三甲板上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用于控制所述救生艇的释放和收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远洋船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9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