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6114.1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6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浦;刘肖毅;赵宁宁;吴剑辉;杨广豪;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1M13/00;F01M11/02;F16M1/026 |
代理公司: | 深圳腾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0 | 代理人: | 冼柏龙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回油到 飞轮 结构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减回油管短,结构简单,成本低。本申请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单向阀以及飞轮壳;所述油气分离器用于分离曲轴箱排出气体中的机油;所述回油管用于将所述机油通过所述单向阀流通至所述飞轮壳;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把所述曲轴箱内的机油吸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因为在发动机工作时,总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而窜到曲轴箱内的汽油蒸气凝结后会使机油变稀,性能变坏,因此需要曲轴箱通风系统将经油气分离器分离油气之后的机油经回油管回流到油底壳,以解决机油变质等问题,然而目前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回油口在气缸体,回油管较长,结构比较冗余。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回油管短,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应用于曲轴箱通风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单向阀以及飞轮壳;
所述油气分离器用于分离曲轴箱排出气体中的机油;
所述回油管用于将所述机油通过所述单向阀流通至所述飞轮壳;
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把所述曲轴箱内的机油吸出。
可选的,所述飞轮壳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回油管连接。
可选的,所述回油管的管径比所述回油通道的管径大。
可选的,所述飞轮壳还设置有齿轮室内腔,所述机油经过所述回油通道流进所述齿轮室内腔。
可选的,所述齿轮室内腔设置有空压机齿轮和惰齿轮,所述机油经过所述回油通道流进所述空压机齿轮与所述惰齿轮的啮合处。
可选的,所述空压机齿轮的直径比所述惰齿轮的直径小。
可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容积下平面呈倾斜,以使得所述机油沿斜面流入所述回油管。
可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器位于发动机缸盖罩油气口处。
可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所述回油管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回油通道通过所述单向阀可拆卸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通过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机油经回油管、单向阀回油到飞轮壳,回油管短,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单向阀的设置能够防止发动机将机油从曲轴箱内吸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分离器回油到飞轮壳的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6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