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和氢离子浓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48780.0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4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付庆波;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特原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何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大浪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中 溶解性 固体 氢离子 浓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和氢离子浓度的检测装置,装置包括透明壳体、镜片支架和主板,主板分别与光源模块、光谱接收模块、两个探针连接,壳体和镜片支架之间围构成检测腔;本发明采用光谱分析的原理检测水中的有机物有很好的精度,本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可以同时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对水中氢离子含量进行快速检测,具备电极法的快捷方便特点,适合对市政自来水、水源地水、地表水和污水等多种水体的溶解性总固体的快速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有很强的泛用性,同时具备较高的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和氢离子浓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总溶解固体即TDS(英文全称为Total dissolved solids),又叫溶解性固体总量,指的是水中全部溶质的总量,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的总含量。其中的无机物一般包含两种,一种是溶解在水中电离成离子的盐类,还有一种是可能以分子状存在的无机物。
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可知,生活饮用水(drinkingwater),即供人生活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其规定的TDS限值要求:溶解性固体总量≤1000mg/L。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small central water supply for rural areas),代表着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者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因为条件限制,其规定的TDS限值要求:溶解性固体总量≤1500mg/L。我国以及其他的一些国家颁布的水质标准都会参考《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水质指标,标准规定城市生活用水须符合数量多达106项相关指标,查阅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饮用水标准》可以知道,其规定的饮水中TDS的总量不能超过1000mg/L的最大值。据相关资料显示,如美国制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关饮用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总量的规定比较严格,不能超过500mg/L的限定值;而日本所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关溶解性固体总量的规定值更为严格,规定管网水必须具备的性状指标中溶解性固体总量不得超过300mg/L,此外还规定水质指标有关溶解性固体总量的限定值为10mg/L~100mg/L。可见水中的TDS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中规定TDS的检测方法为称重法,其中包括水浴蒸干法和烘干法,其原理为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的质量即为水中溶解的总固体含量,包括不易挥发的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这种测量方法的缺点是难以将样品烘至恒重,在称量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尘埃、二氧化碳等)的污染,所以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其测量偏差较大。
经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的一些水体中,比如饮用水,水溶液中溶解性固体中大部分为无机物,它们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针对这一类水体,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人们通过测量溶液的导电能力得到TDS,其实质是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进而得到溶液TDS值,方便了使用。但是电极法检测毕竟只能反映可导电的无机物的含量,而且电极法检测受到带电离子电荷种类的影响较大,而其带电种类与质量本身并无固定的相关关系。因此通过电导率测量TDS的精度和方法的适用性很差,通常值适合于相对恒定水质的水体,如市政自来水的检测,对于复杂水体,如水源地、地表水,检测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和氢离子浓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装置或方法对复杂水体的检测精度较差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一种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和氢离子浓度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透明壳体、镜片支架和主板,所述主板分别与光源模块、光谱接收模块、两个探针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镜片支架之间围构成检测腔,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特原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特原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8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