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六氟化硫物料管控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7697.1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孟夏卿;李宁;钱程晨;吴琼;江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G06F16/22;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六氟化硫 物料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六氟化硫物料管控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六氟化硫气体全周期数据,利用分布式动态状态感知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包括全链条多维信息的六氟化硫气体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控大数据库;步骤S2、基于信息管控大数据库,建立六氟化硫气体物料核算模型;步骤S3、基于信息管控大数据库,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六氟化硫气体量预测模型,对六氟化硫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在六氟化硫数字孪生模型上进行验证;步骤S4、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六氟化硫气体综合分析和数字化可视系统,对六氟化硫气体的源、流、汇流转全过程进行物料管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对六氟化硫气体的源、流、汇流转全过程物料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物料管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六氟化硫物料管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是一种优良的绝缘和灭弧介质,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数量的逐年增加,六氟化硫气体用量不断加大,六氟化硫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其数字化管控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研究重点侧重于六氟化硫气体的回收、净化及再利用。对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六氟化硫回收再利用管控问题,均未见有系统的研究。
现有的六氟化硫气体管控及回收再利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六氟化硫气体使用或回收量难以精准计量
准确掌握六氟化硫气体的使用或回收量,是实现六氟化硫气体全生命周期精益化管控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地市局在使用或回收六氟化硫气体时仅通过目测设备气压,来对气体用量进行粗略估算。一些重视六氟化硫气体管控的地市局,采用对六氟化硫气体钢瓶称重的方式来获取准确的六氟化硫气体用量信息。但受限于复杂的现场工况,部分情况下无法对气体进行称重,也就无法获取精准的气体用量信息。
2)六氟化硫气体与电力设备之间未建立关联台账
目前,尚未见技术提及六氟化硫气体设备和六氟化硫气体信息的集成管控,设备内充气体来源、补气/回收信息难以追溯,影响对设备状态和工作成效的准确评估。六氟化硫台账繁杂,智能化程度不高。目前,企业六氟化硫气体普遍由物流负责集中采购(配给)与回收,化学专业负责派发及试验监督,运检专业负责使用操作。六氟化硫气体使用过程中,多专业、跨部门参与,台账多,管控信息冗杂,且跨专业查询不便,缺乏智能、集成、适用面广的一体化管控平台。
针对当前“六氟化硫循环利用过程”的管控模式不清晰、数据采集方式落后、运维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亟待开发一种六氟化硫物料管控技术,实现六氟化硫气体数据化管控,揭示关键排放、低效回收环节,掌握各环节的气体损耗情况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建模分析掌握设备健康情况、预测新气购置量、气体回收量、净化气需求量及回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实现六氟化硫气体的源、流、汇流转全过程物料管控的基于大数据的六氟化硫物料管控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六氟化硫物料管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于六氟化硫气体全周期数据,利用分布式动态状态感知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包括全链条多维信息的六氟化硫气体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控大数据库;
步骤S2、基于信息管控大数据库,建立六氟化硫气体物料核算模型;
步骤S3、基于信息管控大数据库,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六氟化硫气体量预测模型,对六氟化硫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在六氟化硫数字孪生模型上进行验证;
步骤S4、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六氟化硫气体综合分析和数字化可视系统,对六氟化硫气体的源、流、汇流转全过程进行物料管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7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