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缺陷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5684.0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6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魏力强;苏金刚;贾伯岩;张鹏;耿茜;徐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8;G01R19/145;G01R31/5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缺陷 评估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电缆缺陷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先建立的电缆典型缺陷物理模型的电参数的值;
获取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电参数的值;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对所述电缆典型缺陷物理模型和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进行虚拟仿真,得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和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并在对应的虚拟模型中显示对应的电参数的值;
对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电参数进行比重提取,得到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根据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和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的电参数的值,对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缺陷进行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缺陷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参数包括击穿电压、泄露电流、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局部放电电量、电极距离和电压极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缺陷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电参数进行比重提取,得到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包括:
基于高维随机矩阵,对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电参数进行比重提取,得到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缺陷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典型缺陷物理模型包括尖端放电物理模型、内部气隙放电物理模型、悬浮电极放电物理模型和沿面放电物理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缺陷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放电物理模型包括自下而上的第一接地电极、单层第一交联聚乙烯板和钢针;其中,所述钢针插入所述第一交联聚乙烯板内,且所述钢针不与所述第一接地电极接触;
所述内部气隙放电物理模型包括自下而上的第二接地电极、三层第二交联聚乙烯板和第一圆板铜电极;其中,位于中间层的第二交联聚乙烯板的中心位置具有通孔;
所述悬浮电极放电物理模型包括自下而上的第三接地电极、单层第三交联聚乙烯板和第二圆板铜电极;其中,所述第三交联聚乙烯板与所述第三接地电极接触,且所述第三交联聚乙烯板与所述第二圆板铜电极不接触;在所述第三交联聚乙烯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圆板铜电极的边缘处放置有一枚圆铜片;
所述沿面放电物理模型包括自下而上的第四接地电极、单层第四交联聚乙烯板和第三圆板铜电极;其中,所述第四接地电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交联聚乙烯板的直径,所述第四交联聚乙烯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接地电极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缺陷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和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的电参数的值,对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缺陷进行评估,包括:
针对每个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根据该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和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的电参数的值,计算得到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对于该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缺陷评估值,若该缺陷评估值大于该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对应的预设评估阈值,则确定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对应的实际电缆的缺陷类型为该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缺陷类型。
7.一种电缆缺陷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建立的电缆典型缺陷物理模型的电参数的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电参数的值;
虚拟仿真模块,用于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对所述电缆典型缺陷物理模型和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进行虚拟仿真,得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和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并在对应的虚拟模型中显示对应的电参数的值;
比重提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电参数进行比重提取,得到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
缺陷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缆典型缺陷虚拟模型的各个电参数的权重占比和所述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虚拟模型的电参数的值,对电网中实际运行的电缆的缺陷进行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56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