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2664.X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梅清;张亮;韦通明;梁国豪;温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4 | 分类号: | G06F16/904;G06F16/906;G06F16/90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可视化 管理 系统 方法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包括:芯片使用模块,用于统计所有车型的芯片使用数量;芯片品牌分布模块,用于确定芯片供应商的类型,并确定不同类型的芯片供应商对应的芯片数量;芯片应用车型模块,用于确定不同车型应用的目标芯片;芯片供应商模块,用于确定各所述芯片的品牌,并确定各所述品牌中目标品牌对应的芯片信息;缺芯模块,用于统计所有车型应用的芯片的缺芯数量。本发明提高了芯片数据可视化的全面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网联化及智能程度的提升,半导体芯片在汽车制造业内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并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部分,包括多媒体娱乐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驾驶辅助系统、空调系统等。而汽车涉及到的芯片繁多,其中种类、使用数量、能否国产替换等情况各不相同。当需要知道某个芯片的相关数据时,需要部门层层收集信息,到表格中一一查找,效率低下,数据呈现单一且不直观,无法表现深层次信息,常常给各级部门决策带来困难。因此,如何提高芯片数据可视化的全面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提高芯片数据可视化的全面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所述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包括:
芯片使用模块,用于统计所有车型的芯片使用数量;
芯片品牌分布模块,用于确定芯片供应商的类型,并确定不同类型的芯片供应商对应的芯片数量;
芯片应用车型模块,用于确定不同车型应用的目标芯片;
芯片供应商模块,用于确定各所述芯片的品牌,并确定各所述品牌中目标品牌对应的芯片信息;
缺芯模块,用于统计所有车型应用的芯片的缺芯数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可视化管理方法,所述数据可视化管理方法应用于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输入的所有芯片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中的所有模块;
根据各所述模块对所述所有芯片信息进行调整分类,得到各所述模块对应的模块芯片数据,并存储所述模块芯片数据至预设的数据库;
若接收到输入的显示指令,确定各所述模块中所述显示指令对应的目标模块,并显示所述数据库中所述目标模块对应的模块芯片数据。
可选地,根据各所述模块对所述所有芯片信息进行调整分类,得到各所述模块对应的模块芯片数据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模块为芯片使用模块,则确定所述芯片使用模块对应的预设参数条件,并在所述所有芯片信息中提取所述预设参数条件对应的参数信息;
获取预设的显示规则,并根据所述显示规则对所述参数信息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参数信息作为所述芯片使用模块对应的模块芯片数据。
可选地,参数信息包括部门名称、芯片总数量、进口替代芯片数量、国产替代芯片数量、不可替代芯片数量和国产化率。
可选地,在所述所有芯片信息中提取所述预设参数条件对应的参数信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预设参数条件对应的参数信息为芯片总数量,则确定所述芯片信息中的国产替代芯片、进口替代芯片和不可替代芯片;
确定所述国产替代芯片的第一芯片数量,确定所述进口替代芯片的第二芯片数量,并确定所述不可替代芯片的第三芯片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2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报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机床主轴用装夹夹具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