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9675.2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聪;王文俊;谢炜;高欣;井上真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2 | 分类号: | B66B5/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电动 安全 复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该电动安全钳内的楔块与衔铁联动设置,衔铁由驱动器驱动移动,以控制电动安全钳内楔块的位置,包括如下步骤:先由所述驱动器驱动衔铁移动以驱动电动安全钳内的楔块复位;上述过程对驱动器的电流进行检测;若电流大于预设值,则控制电梯轿厢向上运行;直至实现该电动安全钳的完全复位。通过对驱动器的电流进行检测,判断驱动器的驱动力是否足够令楔块完全复位;当驱动器的驱动力不足时,通过控制电梯轿厢向上运行,从而降低楔块对电梯导轨的夹紧力,以便于驱动器令楔块复位;无需工程人员参与,确保电梯能够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能够降低对马达驱动力大小的要求,降低马达被烧坏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钳复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
背景技术
当电梯超速运行时(一般是电梯超速下降),安全钳会启动,安全钳内的楔块会夹持电梯导轨,令电梯可靠地停止在当前位置;而以前的机械手安全钳必须通过人为干预才能令安全钳复位,使电梯恢复正常运行;而现时出现的电动安全钳,如公开号为CN113184656A的一种电梯安全钳一体式提拉机构,其能够通过马达、衔铁、联动杆等构件,通过马达推动衔铁以强制推动安全钳内的楔块复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受成本、体积等因素的制约,马达为小型马达,当楔块与电梯导轨夹得很紧时,马达的驱动力不足以令楔块复位,影响电梯的服务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可以解决当楔块与电梯导轨夹得很紧时,马达的驱动力不足以令楔块复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该电动安全钳内的楔块与衔铁联动设置,所述衔铁由驱动器驱动移动,以控制电动安全钳内楔块的位置,包括如下步骤:
先由所述驱动器驱动衔铁移动以驱动电动安全钳内的楔块复位;
上述过程中对驱动器的电流进行检测;
若电流大于预设值,则通过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轿厢向上运行;
直至实现该电动安全钳的完全复位。
作为所述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驱动器为马达。
作为所述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若检测所述驱动器的电流大于预设值,则使所述驱动器停止工作,并且电梯主控系统发出控制电梯轿厢向上运行的指令;在电梯轿厢向上运行的过程中,所述驱动器同时工作;直至该电动安全钳完全复位后,所述电梯轿厢停止向上运行且所述驱动器停止工作。
作为所述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若检测所述驱动器的电流大于预设值,则使所述驱动器停止工作;停止所述驱动器后,通过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轿厢向上运行一段预设的距离;电梯轿厢停止后,再次启动所述驱动器,驱动衔铁移动以驱动电动安全钳内的楔块复位;该过程检测驱动器的电流;如此反复,直至实现该电动安全钳的完全复位。
作为所述电梯电动安全钳的复位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当所述衔铁移动至相应的位置后,会触发行程开关或被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判断该电动安全钳完全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对驱动器的电流进行检测,判断驱动器的驱动力是否足够令楔块完全复位;当驱动器的驱动力不足时,通过控制电梯轿厢向上运行,从而降低楔块对电梯导轨的夹紧力,以便于驱动器令楔块复位;无需工程人员参与,并且可以确保电动安全钳完全复位,确保电梯能够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另外还能够降低对马达驱动力大小的要求,能够降低马达被烧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9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