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4128.7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7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生捷;李航;邓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16/25;G06F16/332;G06F40/151;G06Q50/08;G06Q50/26;G06F3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城市 智能 规划 gis bim 融合 建模 系统 | ||
1.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模型储存模块和模型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获取GIS数据和BIM数据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模型,所述融合模型通过模型储存模块存入数据库中,且被模型处理模块进行调用,所述BIM数据的格式包括wexbim格式和IFC格式,所述wexbim格式的BIM数据转换为Base64码后进行存储,所述IFC格式的BIM数据先转换为wexbim格式,再转换为Base64码后进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层、接口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接口层和业务层位于数据处理模块和模型处理模块中,所述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层位于模型储存模块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FC格式的BIM数据转换为Base64码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应用层获取用户输入的IFC格式的BIM数据;
S102、将IFC格式的BIM数据转换为Base64码,通过接口层发送到业务层;
S103、业务层将接收到的Base64码转回IFC格式,再通过XBIM工具包转换为wexbim格式;
S104、将wexbim格式的BIM数据转换为Base64码再传回应用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2中接口层通过axios接口的POST请求将Base64码发送到业务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ase64码的存储格式为longtex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模型展示、模型管理和密度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展示的方式包括点图渲染和热力图渲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渲染的过程包括从数据库中获取融合模型,对融合模型进行解析后得到具体的地理位置及相应的属性,在地图对应地理位置生成一个点,点中包括融合模型中相应地理位置所有的BIM数据和GIS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向城市智能规划的GIS与BIM融合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用户选定的目标区域;
S202、在目标区域内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点;
S203、将随机生成的点与融合模型中原本存在的点共同构成一个点集;
S204、调整领域参数,基于邻域参数,通过DBSCAN聚类算法对点集进行聚类处理;
S205、将聚类过程中识别出的噪声点存储在一个集合中;
S206、遍历集合,将融合模型中原本存在的点排除,得到噪声点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41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