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冷却系统、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3247.0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东;张军;倪章松;孙壮;王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F25D17/02 | 分类号: | F25D17/02;F25D29/00;B60L1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恩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63 | 代理人: | 兰渝宏;熊传亚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管道 磁悬浮 列车 电磁 悬浮 装置 冷却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冷却系统,包括:T型轨道,安装在电磁悬浮装置上发热区域内的温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发热区域的表面温度;冷却装置,安装在真空管道的T型轨道内,用于向发热区域喷射用于降温的流体;第一控制装置,与温度监测装置和冷却装置相连,用于根据表面温度判断当前是否需要对发热区域进行降温,且当判断当前需要对发热区域进行降温时,向冷却装置发送第一触发信号,以控制冷却装置向发热区域喷射流体,使得表面温度到预设的安全温度,其中,第一触发信号包括:根据表面温度和安全温度计算所得的流体总用量,以及根据列车的位置、车长和运行速度计算所得的喷射时间,喷射时间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冷却系统、装置及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来看,低真空管道常导电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是当下最成熟,最具备工程化潜力的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浮列车技术。其核心部件就包括电磁悬浮器。电磁悬浮器工作时,励磁绕组电流通过线圈导体,并在电磁线圈中由电能损耗成热能,使线圈温度升高,一方面,温度过高会使得线圈的电阻增大,电流降低,从而导致磁势减弱,磁力降低,另一方面,线圈温度升高还可能会导致绝缘层的碳化损坏,甚至会出现匝间击穿短路导致电磁铁损毁。
电磁悬浮器的散热,主要依赖于电磁铁表面与周围流体的对流传热,对于真空管道列车,管道内的气体密度较低,气体对流换热的能力也随之降低,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对列车运行时的高温区域进行冷却降温。
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热交换原理实现对列车的冷却降温,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2110103946.0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兼氧气供应系统,通过在列车的发热设备舱的高温区域设置高压冷气喷头,喷射高压冷气实现降温冷却。但是这项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需要在每辆列车上设置该冷却兼氧气供应系统,所需成本较高。
或者如专利申请号为202010845177.7的专利申请通过在列车的高温区域上设置冷液管道,将冷液管道与散热器相连接,并设置冷却液温度控制反馈系统、冷却液流速调节系统和控制器,实现循环冷却。但是该方法是通过使得冷却液流经冷液管道对高温区域进行降温,由于高温区域是直接与冷液管道进行热交换,对冷却液的利用效率较低,且冷液管道的管壁存在一定的厚度,冷却液的冷却效果也会受到冷液管道壁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列车上设置管道,不仅成本较高,也影响列车的外观和整体结构设计,并且由于列车是在真空管道中运行,列车的结构设计也将大大影响真空管道的结构设计。
或者在进站处的导轨上设置冷却装置,例如,申请号为 202010796771.1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进站冷却系统,该申请通过外置的机械臂在列车进站时对高温部件进行冷却降温,但由于真空管道磁浮列车的高密封性要求,以停车进站的方式进行冷却十分不便,一方面,由于磁悬浮列车运行成本较高,列车的站点往往设置在两个城市之间,站点相隔较远,无法及时满足列车散热需求,而散热不及时将会降低列车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引起安全事故;另外,列车进站停靠的时间有限,且还需要提供乘客上下车的时间(由于乘客上下车时,需要对列车外部进行加压加氧,不利于冷却装置正常工作),因此若采用进站冷却的方式还存在耗时长的缺点。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列车运行时对列车的高温区域有效降温的方法或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部分地解决或部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冷却系统,包括 T型轨道,以及
温度监测装置,安装在电磁悬浮装置上的发热区域内,用于监测发热区域的表面温度;
冷却装置,安装在T型轨道内,用于向发热区域喷射用于降温的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未经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3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