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08671.6 | 申请日: | 2021-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5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3;G02F1/1343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唐秀萍 |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电子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设备。本发明在转接区增设第二金属层,使得公共走线区的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与所述转接区的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平齐,公共走线区的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转接区的第一电极层的上表面的最高处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由此转接区的第一电极层的上表面的最高处与公共走线区的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仅为第一电极层的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减小了转接区的第一电极层的上表面的最高处与公共走线区的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且导电球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最高处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距离,由此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公共走线区漏光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通过导电球将阵列基板侧的信号导通到彩膜基板侧,使阵列基板侧的电极与彩膜基板侧的电极之间具备一定的压差,从而引起液晶分子的翻转。目前的导电球有两种设计方式,第一种是点胶,它主要是在转接区(Transferpad)设置导电球,为了保证阵列基板侧的电极与彩膜基板侧的电极充分的导通,需求转接区的尺寸较大,一般是900um*900um,而超窄边框电子显示设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边框尺寸较小,因此这种方法对于超窄边框电子显示设备的实用性不大;第二种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导电球均匀混合在框胶中,进而框胶涂布的位置都会存在导电球,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转接区的宽度,进而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如图1所示,目前采用第二种方式设计导电球时,转接(Transferpad)区主要是通过第二绝缘层5”上的过孔实现第一电极层6”与第一金属层2”的电连接,然后通过框胶内的导电球实现第一电极层6”与第二电极层7”的导通。此时,过孔处的第一金属层6”的上表面至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1为第一金属层2”和第一电极层6”的膜厚之和;而公共走线(Busline)区的第二绝缘层5”的上表面至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2为第一金属层2”、第一绝缘层3”、钝化层4”、第二绝缘层5”的膜厚之和,L2>L1。由于第二绝缘层5”的膜厚范围为1.3μm-1.8μm,因此L1与L2之间的差值较大。
如图2所示,由于L1<L2,且L1与L2之间的差值较大,当以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组装成盒前的公共走线区的第二绝缘层5”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极层7”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导电球的直径时,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组装成盒后,在公共走线区的导电球已经被压缩的情况下,转接区的导电球仍然无法导通转接区的第一电极层6”和第二电极层7”。
如图3所示,由于L1<L2,且L1与L2之间的差值较大,当以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组装成盒前的转接区的过孔处的第一电极层6”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极层7”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导电球的直径时,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组装成盒后,在公共走线区的导电球已经被压缩的情况下,公共走线区的导电球仍然会造成公共走线区的第二电极层7”、遮光层8”以及第二基板9”被撑高,造成公共走线区的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基板9”的下表面之间的膜层厚度d1大于转接区的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基板9”的下表面之间的膜层厚度d2,液晶穿透率的公式为:
由上述公式可知,d越大,穿透率T越大。由于公共走线区的d1>d2,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基板9”的下表面之间的膜层厚度等于转接区的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基板9”的下表面之间的膜层厚度d2,因此公共走线区的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基板9”的下表面之间的膜层厚度d1大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基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基板9”的下表面之间的膜层厚度,导致公共走线区的液晶穿透率大于显示区的液晶穿透率,导致公共走线区的亮度比显示区的亮度大,造成框胶区mura,进而导致框胶区产生漏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设备,其能够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中存在的漏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8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商品库存扣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面标线修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