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7206.0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1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林;李孟洋;杨顶辉;徐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永君;董骁毅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远震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根据预先接收的地震数据的时间表征数据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筛选,以确定目标远震事件的波形数据;根据多个台站之间波形数据的互相关函数计算所述多个台站之间波形数据的相对走时;根据所述波形数据、所述互相关函数以及所述相对走时计算所述相对走时误差。本发明解决了海量地震数据处理中投入时间成本较大和需要过多人工干预的难题,并且利用多通道波形互相关技术获得更精确的远震震相相对走时差,解决了远震走时层析成像中模型外介横向非均匀性对走时影响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地震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建立以来,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构造现象取得了丰硕科学成果。但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仍有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大陆的变形及其动力学。在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不仅仅是地球内部结构的分层结构,还需要研究地球深部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等。
对于地球结构探测研究,一般采用主动源和被动源方法。主动源方法包括人工震源的反射和折射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震源激发时间、位置、能量可人为设定。但由于激发能量和成本的限制,人工地震测深一般限于研究局部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被动源方法所采用的天然地震可以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产生能量很强的P波和S波辐射,相比于主动源方法可探测研究区下方更深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被动源探测得益于Aki和Lee(1976)的开创性研究。Aki和Lee(1976)将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熊谷地区的区域震数据进行处理,拾取P波走时并反演,得到了研究区速度结构和震中位置信息。但通过区域地震的层析成像方法构建速度结构模型只能应用于地震活跃地区的深部成像研究,使用区域地震的层析成像方法并不适用于地震活动性较弱的区域,同时区域内地震成像往往只在地球浅部成像分辨较强,对于地球深部成像分辨率较低。对于远震层析成像方法而言,震源位置与研究区地震台站之间的距离较远,其成像能分辨的范围为地表台站组成的台阵所覆盖区域下方的地壳与上地幔以及下地幔的顶部,而并不要求研究区具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因此在固体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成像中,被动源探测中的远震层析成像方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远震层析成像中,能否准确、快速地处理海量远震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像工作能否成功。
对于远震层析成像的数据处理而言,一方面,传统专门处理远震波形数据的计算速度较慢;另一方面,传统的地震波形数据处理系统只用了SAC软件包,可视化程度较低,并且大多数远震走时层析成像使用的是绝对走时,忽略了研究区外部介质横向非均匀性对走时造成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远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快速、高效处理大量远震波形数据,减少远震层析成像数据处理投入的计算和时间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远震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接收的地震数据的时间表征数据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筛选,以确定目标远震事件的波形数据;
根据多个台站之间波形数据的互相关函数计算所述多个台站之间波形数据的相对走时;
根据所述波形数据、所述互相关函数以及所述相对走时计算所述相对走时误差。
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波形数据、所述互相关函数以及所述相对走时计算所述相对走时误差包括:
将所述波形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归一化后的所述目标远震事件的波形数据生成一地震剖面图中;
在所述地震剖面中标记所述波形数据的多个地震相理论到时;
根据所述地震相理论到时、所述互相关函数以及所述相对走时计算所述相对走时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7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